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治学研究》 > 2003年第四期
《政治学基础理论的观点———价值与知识的论辩》评介

作者:郑言 时间:2004-03-18
    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严强和孔繁斌著述的《政治学基础理论的观点———价值与知识的论辩》(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一书,以政治学的基础理论为核心论域,在冷静感悟人类的政治实践和细致释读政治学经典的基础上,以当代思想成果和思维水平为支撑,批判性地系统阐述了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书涉及到政治学的学科论、范式论、方法论和范畴论四个论题,指出回归基础理论的研究是当今政治学繁荣的根本途径。政治学学科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恢复以来,人们较多地是关心建构原理、介绍新观点、新流派,或对政治实践发表见解。但沉下心去研究这一学科的理论基础的人并不很多。然而在基础理论的视域中系统地研究政治学的专著,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深入的论述,能够给人许多有益的思考和启发。

    政治学知识是人类思维进步和社会科学高度分化的产物和结果。作为一个知识门类,其内部肯定有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自律性规范。进化我们政治感觉、指导我们政治实践的政治知识正是在这些自律性规范的轨道上发展起来的。因而这些自律性的规范就是政治学的基础理论,是一个学科的标志性研究领域。该书作者指出,任何一种政治知识体系,不管它是多么奇特和繁杂,它在体系之中总会贯穿和隐含一定的理论前提、一定的基本方法和一套基本概念,这就是处于政治学知识最底层的、然而却主宰着整个体系的基础理论。政治学从古代到近代的三个轴心发展时期,都坚持以深刻的哲理分析、执着的价值追求、缜密的规范论证作为其基础理论的支撑。而在现代政治学研究中,轻视乃至削弱这一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却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致命缺陷。

    有没有健全和正确的基础理论的观点,直接影响着政治学知识的发展。基础理论的价值可以概括为这样两个命题,其肯定性命题是只有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才能提升政治学的科学性,而其否定性命题则是忽视基础理论的研究,这样只能使政治学要么成为权力和意识形态的玩偶,要么执意让政治学知识停留在前科学化的思维和操作阶段。这两者都不能使政治学成为科学的知识体系。的确,关于基础理论的这一价值性论说对经历着现代性的中国人而言,尤其是关怀着现代性公共问题的政治学者而言,可能会引起更多的共识。反思过去的经历使我们深深感受到,没有政治学知识支持的政治变革只是一种激情的挥霍和愚昧的做秀,通过与现代性公共治道之变的遭遇,我们才明确了一种思想,即现实政治生活的变革就是政治学知识的转变,若没有政治学知识的转变和增长,从而失去一种知识资源的支持,中国政治生活走向自由、民主、善治的美好设计,只能停留在道德的想象中。因此,基于深厚的基础理论研究,求取政治学各领域的知识并改变政治学知识的状况,进化我们对政治的感觉,这已成为政治学研究者的一种责任。

    如果说价值问题还带有主观性,那么书中对基础理论学术职能的阐释则向人们描述了它的客观作用。该书分析指出,对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第一个作用可以规训研究者对历史和当代的众多政治理论流派进行分类与比较,尽管在政治学的发展历史上流派纷呈,但只要以基础理论观念为原则对各个流派加以分析、考察,我们就能够较为准确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理论上的谱系关系。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第二个作用是可以为政治理论的评价提供依据,评价一种政治学说可以从多方面进行,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对其基础理论加以判定。此外,对政治学知识体系中的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有助于我们建立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

    构建体现对政治知识一般逻辑加以说明的科学体系是本书的一个根本主旨。政治学和意识形态话语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它是求取政治知识的活动,从这样的立场出发,沿着科学知识进化的内在逻辑,该书论述了以下四个涉及政治学基础理论的重大问题。

    首先,该书从科学性与主观性、科学性与价值性、科学性与意识形态以及科学性与统一性等方面论证了政治学能够成为学科的理由,为政治学知识的创造同样具备科学性进行了辩护。在我国的知识界和思想界,长期以来政治学是不是一个学科门类,或者说政治学究竟有没有科学性,是一个常常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这一争论涉及政治学理论中某些关键性的问题,带有某种超越一般政治学论题的形而上学的色彩。对这一经常突显出来的争论作出理性的说明,已经属于一个学科中基础理论的内容。

    其次,该书在方法论原则、方法论一般和方法论技术三个层次上分别拓展了对政治学方法论论域的学理关怀,作者从元理论、理论要素和理论范式的分析入手,论述了政治理论运动的规律、类型和政治理论范式与政治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比较分析了规范性政治理论范式、实证性政治理论范式和理性政治理论范式的各自构成,也探究了20世纪中后期这些理论范式之间的激烈竞争与相互交叠,从而深化了对政治学知识进化规律的认知。

    再次,基础理论谱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政治学范畴,书中对此进行了突破性研究。分别分析了政治学范畴的性质、功能、特性和类型,比较、辨析了在政治学初始范畴研究中的争议,认为究竟用什么范畴来作为政治学知识体系的起始概念,需要从这一学科所研究的客观现象本身的历史与发展规律来考察,进而论证了将政治人、政治权力、政治系统、政治共同体作为政治学知识体系的起始范畴的局限,认为真正能够作为政治学范畴体系的逻辑起点的范畴只能是政治关系。最后,该书阐明了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政治学体系的关系。认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理性范式,构建体现对政治知识一般逻辑加以说明的科学体系。这一科学的体系应当包括:基础理论、宏观理论、微观理论以及制度理论。基础理论为宏观理论的建构提供元理论与范式的支撑。宏观理论主要从政治生活的系统与整体入手,阐述政治运行的环境、政治权力的总体配置、运行与发展的机制。微观理论主要阐述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活动的制约因素及其规律。制度理论则是联接宏观与微观的纽带。

评者: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100732)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