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治学研究》 > 2001年第三期
美国政界对华政策文摘3则

时间:2003-07-21
一、中情局对付中国的《十条诫令》

【香港《广角镜》月刊7月号文章】题:中情局对付中国的《十条诫令》

被中央情报局列为“重点国家”可绝对不是什么好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的不断增强,美国国内的保守势力和所谓的政治“精英”,日益把中国视为对美国霸权利益的巨大挑战者和最大的潜在敌人。

随着中国在美国外交政策中重要性的不断上升,中央情报局对中国开展的秘密活动也日益活跃和频繁,中国已经成为其重点目标。

《十条诫令》并不算什么中央情报局针对中国的秘密情报活动。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实际上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不过是“古已有之,于今尤烈”。最近被揭秘的《十条诫令》,便很清楚地说明了美国中央情报局是怎样对待中国的。在中央情报局极其机密的“行事手册”中,关于对付中国的部分最初撰写于中美严重对立的1951年,以后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不断修改,至今共成十项,内部代号称为《十条诫令》。

全文转述如下:

(一)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二)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三)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四)时常制造一些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分裂的种子。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

(五)要不断制造消息,丑化他们的领导。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辞来攻击他们自己。

(六)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宣扬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型小型,有形无形,都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理。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我们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

(七)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这样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来摧毁他们的信用,使他们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心目中就会完全垮台。

(八)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去,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爱地去帮助和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的动乱。


(九)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十)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的一切敌人,以及可能成为他们敌人的人们。

中央情报局西化、分化中国的险恶用心,在《十条诫令》中暴露无遗。

在美苏争斗得你死我活、对苏情报活动牵涉了中情局主要精力时,尚且出台这样的对中国秘密情报活动纲领,那么,在现在美国已日益明显地把中国当作了“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中情局又会有什么样的对中国行动纲领呢?

根据对美国政策决策有着强大影响的智囊库兰德公司于1999年6月份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报告:美国的对华战略应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西化、分化中国,使中国的意识形态西方化,从而失去与美国对抗的可能性;第二步是在第一步失效或成效不大时,对中国进行全面的遏制,并形成对中国战略上的合围;第三步就是在前两招都不能得逞时,不惜与中国一战,当然作战的最好形式不是美国的直接参战,而是支持中国内部谋求独立的地区或与中国有重大利益冲突的周边国家。

树欲静而风不止。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国的种种秘密情报活动,过去没有停止过,现在也没有停止,将来还会继续下去。只要中国按照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变得越来越强大,就将是美国挥之不去的一个“心病”,就仍将是中央情报局秘密情报活动的重点对象之一。

转自《参考消息》,2001年7月24日

二、五角大楼的一份研究报告及其作者安德鲁·马歇尔

据香港《新报》5月13日题为“美国防部对华订围堵策略 无论大陆有否民主都视作敌人”的文章报道:

五角大楼网络评估室主任马歇尔召集一批现役和退役军官与学术界人士最近完成的一份报告显示,无论中国大陆成为民主社会或是成功地转型为市场经济,美国都已决定视中国为未来的敌人,并且针对这种认定而进行策划。报告中的策略被认为是实际上的围堵策略。

题为《二○二五年亚洲》的这份报告指出:“一个安定而强大的中国将会不断威胁亚洲的现状。一个不稳而相当微弱的中国可能是危险的。”

这份报告强调的重点包括:中国崛起成为美国利益的最大区域威胁,华府若要在亚太地区继续扮演主要角色就必须在南亚和东南亚建立前进作战基地,印度具有崛起的战略潜能,以及美国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防止中国与印度结盟。

报告说,美国采取更积极的外交和军事努力加强与印度的关系是防止中国与印度结盟的必要条件,与韩国、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和日本加强双边联盟将可限制中国在南中国海和西太平洋发挥力量。然而,华府《外交政策聚焦》亚太编辑葛许曼强调,这种作法有几大危险:第一,由于在此策略下不可能控制紧张情报,它实际上将成为围堵策略,促使中国真的成为美国的敌人;其次,与亚太地区冷战时期的盟邦加强关系,将会破坏促使中国更加遵守飞弹科技管制机制的努力。

转自《参考消息》,2001年5月14日

据《北京日报》一篇文章介绍:

美国的军事战略调整计划,其中的核心人物其实并不是小布什或拉姆斯菲尔德这样的政客。在美国这份新的军事战略背后站着的是一位79岁的老资格战略研究专家安德鲁·马歇尔。

5月21日出版的《新闻周刊》以《五角大楼的导师》为题介绍了马歇尔。马歇尔现在的职务并不显赫,也很少在媒体上出现。但在美国国防部内部,他却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马歇尔自1949年起就在研究军事策略,当时小布什还在蹒跚学步。他先是在兰德公司做一名核武器分析家,然后在1973年成为五角大楼的战略家。28年来,他一直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默默地研究,但同样没改变的是他办公室的位置,就在国防部长边上的那一间。

不愿接受新闻界采访的马歇尔并非狂妄之徒。他说话声音轻柔,采访他的记者必须把录音机放近他才能录下他所说的话。尽管克林顿的国防部长们并不太看重他,但布什的顾问们却很赞同他的理论。现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和即将成为空军部长的詹姆斯·罗什都是他的学生和信徒。布什在竞选期间提出的一些军事构想就是建立在马歇尔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新闻周刊》甚至称其为“华盛顿最后一个智者”。

转自《美军战略大变图谋何在》,作者:黄恒,原载《北京日报》,2001年5月30日

三、布什政府对北京申奥成功的反应

【《今日美国报》7月17日报道】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今天说,中国当选2008年奥运会主办国将使北京处于国际社会“7年的监督之下”。他说,这将会促使中国共产党政府朝着更加开放和民主的目标努力。

鲍威尔在接受《今日美国报》近1小时的采访时说:“我希望他们知道他们得到了什么。只要北京出现问题,使国际社会对北京产生不好的印象,奥运会就会成为限制北京的一个因素。”

鲍威尔这番话是北京申奥成功后布什政府首次较为详尽的反应。此前,布什政府没有对北京申奥表明立场,但要求国会不要通过反对北京申奥的决议。

鲍威尔说,在举办2008年奥运会以前的时间里,中国领导人“将看到加入世贸组织的好处,将看到入世对促进中国经济自由化的帮助”。

转自《参考消息》,2001年7月19日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