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九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其中第三条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换言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率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而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时,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立于时代前沿,随着实践进步而发展。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40年间,直面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及时总结实践新经验,牢固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始终保持“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的精神状态,立足于中国大地,植根于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极大地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回顾改革开放40年历史,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方面均作出了各自的鲜明贡献。
二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在改革开放拉开大幕后不久,即提出并不断重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要求,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他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鉴于“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理论上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工作亟待进行,思想僵化亟待打破,于是,邓小平同志特别着力于端正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首先是借助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通过力倡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克服根深蒂固的教条主义,确立对待马克思主义重在把握其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而不是具体结论的科学态度。其次,围绕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高扬解放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邓小平同志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在解放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举起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尤其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独创性结论;指明了改革开放是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制定了分三步走、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
在邓小平同志奠定的方向和基础上,遵循其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从市场经济狂飙突进和全方位对外开放迅速拓展的时代特点出发,以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迈出坚实步伐,极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
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这是名副其实的一场“深刻革命”。因为它涉及社会主义深层理念和体制的巨大变革,涉及社会结构的深度重组,涉及权力与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问题之复杂、困难之大可以想见。事实上,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单一公有制和“两大阶级一大阶层”的社会结构及建基其上的利益一致性逐渐被多种所有制和日趋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阶层及其利益所取代。市场经济要求更深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这就意味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与波动,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浪潮,世界多极化的复杂角力,文化、价值观与意识形态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等,对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中国之影响更为直接也更为深刻。面对新的历史方位,以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老祖宗不能丢”,并高扬“与时俱进,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反复强调,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进入新世纪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诉求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领导人讲话中,并逐渐成为理论最强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重心是中国本位、时代优先、实践第一。强调的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强调的是实践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进一步言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已经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资金、技术、智力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已经形成。而这些与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单一按劳分配制度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相比,恰恰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和重心。由此出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因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及至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现实,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思想下主旋律高扬、多样化发展的文化格局已然呈现。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国家与社会高度一体化的结构逐渐发生变化,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登上历史舞台。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成为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的新目标。
2008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角度看,这段话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高度概括。
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高也更鲜明地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十八届中央政治局有四次集体学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的是《共产党宣言》。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高度评价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指出马克思主义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等等。这其中既包含党的历史上一以贯之的评价,也有富有新时代特点的言说。与此同时,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开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就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时代是理论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站在今天的历史与未来之时代交汇点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成就为后盾,以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背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胸怀,中国共产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底气和信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更有底气和信心创新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做出时代性原创性贡献。
总之,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