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努力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人民性
作者:周显信    文章来源:  《新华日报》(2017年8月30日)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这是当前加强理想信念建设、凝聚价值共识的一个重大问题,关键是要在理论上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性与人民性的关系,在实践中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人民性,从而有效提升广大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马克思主义真理是科学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马克思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这句话明明白白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人民性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真理性的认识,才能抓住事物的根本、本质,才能说服群众、掌握群众,才能变成人民改造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真理是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体现,人民群众只有拿起马克思主义这个精神武器,才能完成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理性、抽象、概括等特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化抽象为具体、由精英到大众、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实际上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教育群众、启发群众、武装群众的过程。从举办早期的“工人夜校”、农民运动讲习所,到新中国初期的乡村识字运动、唯物史观普及运动,再到“真理标准大讨论”,一脉相承的都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照亮人民前进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内在本质和外在要求。为此,要把人民立场作为政治前提,把人民利益作为价值追求,把人民标准作为成效依据,实现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与实践行为的统一。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绝不能只当作口号喊喊、话语讲讲、观点写写,而是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把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凝聚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共识。“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同时,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理想结合起来,彻底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攻坚战,把实现中国梦的要求具体化、现实化、阶段化,架起从现实到理想的桥梁。

  彰显共享发展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制度设计上应该兼顾起效率与公平统一,应该能够有效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市场失灵、政府失信、两极分化等严重问题的。习近平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他提出,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

  增强人民获得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习近平一再强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他进一步提出了判断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迄今为止,中央深改组已经召开36次会议,出台了大到改革总体布局、小到全面解决“黑户”登记户口民生问题等几百个措施,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实惠。

  发挥真理和人格双重力量。党员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少数”,只有始终占据马克思主义真理和道义的双重制高点,才能充分发挥真理的穿透力,弘扬人格的感染力。就江苏而言,我们要大力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恩来精神,坚定信仰、敢于牺牲的雨花精神,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纪律和铁的作风的铁军精神。

  (作者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博导)

(2017-09-27 09:38:00 点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