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
作者:陈承明    文章来源:  《红旗文稿》2017/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和结晶,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研究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并且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一般特征和基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坚持和运用,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一、发展和创新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经济规律的理论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动力。现实表明,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根源,也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根源,因而是一切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我们……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8—11页)在这里,马克思既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给劳动者带来的苦难,也表明解放劳动者的生产力还不够发达,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矛盾运动,以及基本经济规律的具体表现。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来说,同样存在着如何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问题。历史经验表明,我们既经历了“一大、二公、三纯”的公有制生产关系所造成的经济困难,也感受到了发展生产力对巩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可见,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基本经济规律,仍然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制度巩固的根本动力。因此,我们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不能动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改革和调整,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出发点和归属点,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根本要求。

  二、发展和创新基本经济制度理论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既要反对私有化的倾向,又要反对单一公有制的倾向,而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里有一个如何看待公有制为主体的问题,如果仅以企业数量、就业人数、产值、利润和税收等为标准,可能公有制并不占主体地位了。但是,如果以基本生产资料的数量为标准,特别是以用于生产的土地和固定资产的数量来衡量,那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改变和动摇。这一问题直接涉及基本经济制度是否已经遭到破坏,以及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否遭到动摇,因而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做出科学的判断。

  其实,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并不是完全对立和彼此消长的,而是能够同时壮大和协调发展的。有些人认为,现在非公经济的规模已经过大,只有通过限制和削弱非公经济,才能使公有经济得到发展和壮大。有的人则认为,公有制经济没有存在必要,应该取消。这样的认识都具有片面性。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不是完全对立和此消彼长的,而是可以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的。事实上,公有经济只有在与非公经济的平等竞争中才能真正发展和壮大起来。因此,我们要同时反对单纯发展公有经济或单纯发展非公经济这两种错误倾向,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使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贯彻和落实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形式。从现实看,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各有其长处和短处,因此他们可以取长补短和有机结合。作为国有企业要做强做优做大,不仅需要吸收非公资本来扩大投资规模,也需要非公企业来完成相应的配套任务。非公经济同样需要适应政府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的要求,参与公有企业的平等竞争和分享政府的优惠政策。因此,不论是国有、集体、民营和外资企业,都可以通过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都需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贯彻落实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形式。可见,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基本经济制度一样,都是对马克思关于公有制理论的坚持、发展和创新。

  三、发展和创新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收入分配理论 

  马克思认为,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反面,二者不仅是统一的,而且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必然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必须使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使它们共同发挥促进生产力的积极作用。

  在现实中,由于按劳分配没有找到好的实现途径和方法,特别是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难以确定统一的标准,容易导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并在实践中探索按劳分配的有效形式。实际上,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后,劳动者已经成为企业的主人,以决定劳动力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为标准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既符合价值规律和价值增殖规律,又符合资本积累规律和按劳分配规律,因而不仅是对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创新,而且在实践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在按要素分配中,由于各种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对它们的评价标准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容易出现收入差距过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因此,必须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指导,正确评价生产要素在创造财富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确定它们应该得到的劳动价值即要素报酬。在这个问题上,目前要解决“两个偏低”的问题:一是居民总体收入偏低,表现为居民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以及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二是劳动报酬的比重偏低,核心是资本与劳动的分配关系失衡的倾向。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在实践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来加以解决。

  四、发展和创新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理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对市场机制作用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先是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后来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现在进一步提出要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有些人担心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是否会改变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其实,市场经济的本源是满足需要、劳动平等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它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从历史发展的辩证过程来看,小商品经济过渡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变异,而资本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本源在更高层面上的复归。现实表明,市场经济成为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重要途径和可靠方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

  当然,市场经济本身也是有缺陷的,但是市场经济的缺陷不是来源于它的本质要求,而是产生于它的运动形式。由于市场经济是用物与物的交换形式掩盖人与人的生产关系,在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条件下,会导致市场调节的种种弊端。其中包括:生产无政府导致的供求失衡和经济危机,盲目追求利润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以及商品拜物教导致的权钱交易和腐败现象等。因此,还必须加强计划指导和宏观调控,来预防、限制和克服市场调节可能产生的缺陷和弊端。这里要强调的是,加强计划指导不等于恢复计划经济,加强宏观调控不等于否定市场调节的作用。

  因此,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至关重要。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政府不应越俎代庖,凡是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必须主动承担和加以解决。政府要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发挥好服务、调节和保障的功能和作用。其中包括:一是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计划,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科学指导。二是运用金融、财政等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三是完善公平竞争和保护生态的法制环境,以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主张“强市场、弱政府”的管理模式;传统的计划经济主张“强政府、弱市场”的管理模式;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要求发展和创新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实现“强市场、强政府”的管理模式。

  五、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合理部分,紧密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和在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振兴中华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本质区别和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科学地阐明了劳动价值论,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西方经济学从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其理论只能建筑在错误的效用价值论之上,因而失去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当前,有些人否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认为只有西方经济学才是“主流经济学”、具有“普世价值”,这是完全错误的。当然,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并不否定西方经济学在局部和现象层面的合理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更注重本质的、历史的、规范的和质的分析;而西方经济学更注重现象的、现状的、实证的和量的分析。

  其次,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重性特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所有制形式不可能是纯而又纯的,必然会形成一系列具有两重性特点的体制和机制,形成双引擎驱动的运行机制和经济规律。在生产力上,存在社会化大生产和个体化小生产并存的生产体系。在所有制关系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性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并存性。在收入分配上,表现为按劳分配的主体性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性。在调节机制上,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两重特点成为我们研究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和客观依据。我们既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又要吸收西方经济学中的合理成分。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点,必须落在两重经济有机结合的规律性上。历史经验表明,在现阶段,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脱离现实的物质基础和人们的觉悟程度,不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而完全的私有化则是历史的倒退,更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分配方式和多种调节机制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和健全多种经济规律有机结合的机制和体制。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理论基础和强大思想武器。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2017-09-07 11:26:00 点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