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坚定理论自信 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
作者:李春华    文章来源:  《成都日报》2017年6月14日

  四个自信完整的体系中,理论自信占有重要地位,是其他三个自信的灵魂,为道路自信提供理论指导,为制度自信提供思想支撑,为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引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集中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深刻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的充分肯定,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坚定信念;体现为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定信念;也体现为对先进理论指导下取得实践成就的坚定信心,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彰显的生命力的坚定信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坚定理论自信必须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理论自信是理性地对理论价值的认可,对真理的信仰和执著的追求。坚定的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鲜明特征和政治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和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与真理性基础之上,建立在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完整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质和精髓的基础上的自信。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而它不是一般学说、不是单纯的知识体系,而是带有鲜明的阶级性的理论。但它又是具备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经过160多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实践反复证明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科学理论。在迄今为止对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无数的理论解读中,马克思主义是最具有解释力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观察和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理论自信,要始终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基本的东西,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采取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态度,坚决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丢掉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神圣教义顶礼膜拜、唯书唯上不唯实的教条主义,一种是以发展马克思主义为由离开甚至背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所谓创新和发展。这两种态度和倾向,都不能真正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而且导致在实践上付出巨大代价。 

  坚定理论自信必须坚信马克思主义必然走向胜利 

  理论的价值如何彰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一般说来,理论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最有说服力的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取得实践上的成功。验证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的最终标准也只能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上,列宁主义指导俄国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成功的表现。当然,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成功的实践标准是辩证的,要从实践的长期性、全局性和发展性上来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尽管当今世界社会主义暂时处于低潮,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的科学性与无产阶级主体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必然经过曲折而走向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彰显的生命力的坚定信心,是建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就之上的充分自信。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走出了一条通向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的康庄大道,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凯歌。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这些成功和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彰显了指导这一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从而为我们坚定理论自信提供了坚实的现实依据。 

  坚定理论自信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充分肯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一理论体系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包括社会主义阶段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执政党建设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将二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是完全错误的。我国正处于并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现象,并不能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有矛盾的。因为我们在最根本的方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就是: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领域,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在政治领域,坚持工人阶级政党——共产党的领导;在思想领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而保证我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定自信,不仅体现在对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成就的坚定信念,还在于对这一理论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的坚信不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坚定理论自信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现实,坚持问题导向,在回答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命力。面对当今时代发生的巨大变化,产生于16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亟待需要根据时代变化而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的理论自信,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来审视当今时代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以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理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7-08-22 14:58:00 点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