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作者:杨宏志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2017年7月7日)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彰显了我们党辉煌成就基础上的高度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中国人民之所以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根源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当前,有一些人却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失灵了、不行了,其实质是动摇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重大历史前提就是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的实质和危害,解决好理想信念、指导思想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是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前提。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三个结合”。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牢牢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代特点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推进并着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特点、富有中国特色、解决中国问题的道路。党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什么时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时代特点、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得紧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和我们党的伟大事业就能获得重大发展。这既是中国共产党贡献给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基本原理,也是具有普遍性的在21世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实现上述“三个结合”,也要坚决破除土教条、洋教条,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这既是鉴于党的深刻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又是开拓进取、推进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不断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有机结合、良性互动,既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又以实践创新检验和完善理论创新,形成和发展了立足中国国情、总结中国经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中国问题、促进中国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当前,实践中出现了理论武装不到位、理论与实践互动不足等各种问题,这更加凸显了进一步强化创新理论对实践指导的必要性,凸显了通过全方位优化实践来证明创新理论可亲、可信、管用的紧迫性以及实现二者积极互动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好落实好新发展理念,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准确把握新阶段的特征、新常态的特点,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篇章,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直面中国问题、解码中国道路、阐释中国方案、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随着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还没有转化为话语优势,这突出表现为话语议题由西方设定、话语规则由西方制定、话语真伪由西方裁判。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迫切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声音,直面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前沿问题,在解码中国道路、阐释中国方案、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提升中国话语,形成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话语地位,提高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国际融通能力。要通过全面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中国梦故事、中华优秀文化故事、中国和平发展故事,通过传播渠道立体化、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流程精细化,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话语霸权,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提供强大正能量,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营造好创设好良好舆论氛围。

  (作者:杨宏志,系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

(2017-07-10 15:14:00 点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