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波澜壮阔的长征孕育了震撼人心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长征精神 政治意识 中国力量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举世震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波澜壮阔的长征孕育了震撼人心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纪念中国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继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长征深刻体现了共产党人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的担当
长征深刻体现了共产党人在社会危机四伏、民族灾难深重、人民备受煎熬的时代背景下,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对真理的担当。它不仅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优秀儿女寻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上世纪30年代,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遭受严重挫折,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考验的紧急关头,党领导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从1934 年10 月红一方面军开始突围,到1936 年10 月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红军长征历时两年,纵横15省,行程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党领导红军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越过了约40座高山,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力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绝无仅有,被誉为“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
长征途中,我们党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战略转移与抗日救国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充分展示了我们党领导革命的卓越能力,展示了红军将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长征的胜利,极大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开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新境界。长征结束不久,毛泽东同志就自信地指出:“现在共产党说的话,比其他任何政党说的话,都易于为人民所接受”,中国革命从此进入崭新发展阶段。
长征精神是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展现
长征作为一部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优良的传统作风。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对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政治意识,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的宗旨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展现。
对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长征途中,红军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又要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还要与党内“左倾” 机会主义作斗争。在这样的困境中,红军将士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最终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胜利完成对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大转移。长征最困难的时候,不知道长征的落脚点在哪里, 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但是红军将士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正是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点燃了红军将士的革命激情,鼓舞了他们的斗志,激励着他们去战胜各种强敌和艰难险阻。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经验时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红31军穿越草地时,粮食严重短缺,红军战士最后只能煮皮带吃。一位红军战士攥紧剩下的半截皮带对战友说:“同志们,我们把它留着作个纪念吧,我们带着它去见毛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在看到“半截皮带”的展览时,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正是信仰的力量,把一支衣衫褴褛、缺枪少弹的队伍凝聚成一股无坚不摧的钢铁长城,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取得伟大胜利。
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坚定的信念带来坚定的行动。面对人数众多、装备齐全、凶恶无比的敌人,红军用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展现了共产党人无坚不摧的战斗力,显示了共产主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在被敌人认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前,红一军团17勇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抢渡大渡河,使安顺场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载入史册。在“和敌人抢时间,和敌人赛跑,坚决完成任务,拿下泸定桥” 的口号下,红四团昼夜兼程24小时急行240 里,赶在敌人大部队到达前赶到泸定桥;红四军团22勇士,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爬着铁索链匍匐前进,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胜利,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急行军和在铁索链上匍匐战斗的纪录,也被西点军校作为战例教材保留至今。在长征途中,红军共牺牲将士多达14.9万人,其中营以上干部430余人,师职干部80余人。正是这种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使长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胜利,也使长征成为人类历史上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长征之所以成为我们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正是因为在长征途中我们党发扬了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必须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长征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使我们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黎平会议上,党中央在重大战略决策上第一次接受毛泽东同志的意见,避免了红军全军覆没的危险。三天的遵义会议,毛泽东等人和博古、李德等“左倾”分子进行了“火药味”很浓的斗争,周恩来同志对李德、博古等人进行了措辞严厉的批评,并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遵义会议最终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实际核心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开始。正是有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 使红军最终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前堵后追,变被动为主动,将士们的战斗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强渡乌江、攻克娄山关、遵义大捷、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生动的体现共产党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长征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
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政治意识。广泛而又坚强的团结,是红军获得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长征途中,各路红军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实行密切的战略协同和配合,坚定地朝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在遇到艰难险阻, 同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过程中,广大红军将士团结友爱,生死与共,英勇奋斗;红军官兵模范执行党的群众纪律和民族宗教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和支持。湘江战役中,担任后卫的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三军团18团为掩护主力过江,被敌军阻隔在湘江以东,大部分壮烈牺牲;长征中,部队不断整编,干部层层下放,有的师团干部成了普通一兵,但他们胸怀大局,表现出坚强的党性和无私的爱国精神;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人之一刘志丹,由于反对“左倾”路线,受到残酷迫害,在收到“左倾”分子逮捕自己的密信后,为避免造成党内的分裂和红军的自相残杀,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赴瓦窑堡参加所谓的紧急会议。没有真诚无私的革命团结,没有视团结如生命的政治意识,没有坚决维护团结、坚决执行政策的纪律观念,艰苦卓绝的长征要取得胜利是无法想象的。
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的宗旨意识。把自身的命运与人民群众联系起来,为人民群众的命运而奋斗,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长征期间,党领导红军在国民党的包围下,始终处于不断转战、突围的过程中,遇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很大,党和红军走到哪里群众工作就做到哪里。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不仅使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凉山,而且点燃了民族解放的火把;长征途中,三位女红军借宿百姓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党和红军用实际行动,在长征途中播撒下最直白、最朴素的革命火种,“我们是穷人队伍”、“我们是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赢得了各民族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大力支持。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川西北地区各族人民先后支援红军的各类牲畜总头数达20 万余头,粮食约2000 多万斤,5000多人先后参军。广大红军将士在长征途中紧紧依靠群众、宣传感召群众,真诚服务群众,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谱写出了一曲“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动人乐章,最终为取得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凝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力量
伟大的长征精神,始终是我们永恒的精神丰碑,是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既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更是对历史使命的担当。
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就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包括红军长征在内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长征途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解决了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全局性问题,从此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指引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胜利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深刻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深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体现。弘扬长征精神,就一定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英勇的红军之所以能够不怕牺牲、排除万难,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敢于决一死战,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为民族独立、为人民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就是因为他们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坚信“跟党走,一定会胜利”。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一次新的长征,是一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充分认清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实际最基本的国情,又要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必胜信念。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铸造成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要鼓舞人民群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对党的信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支柱。
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坚决维护团结、切实增强“四个意识”。长征是全党、全军紧密团结的胜利。各路红军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决同各种分裂主义作斗争,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坚定地朝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正是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形成了党内广泛而又坚强的团结,使红军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成为长征途中克敌制胜的重要保证。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也更有能力、有信心实现这个历史目标。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会一蹴而就,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分化日益多样复杂。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和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向党中央看起,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激发各方面的创造活力,加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要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帮助群众分清是非、划清界限、摆脱错误影响、净化社会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就要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到实处。长征在促进中国革命实现历史性转折的同时,也促进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遵义会议后,党逐渐恢复了被破坏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明确要求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集体领导作用。这对于实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红军的空前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长征打的是干部,打的是党团员”,新时期的长征打的也是干部、党团员。我们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每一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每一位党员宣传队、播种机的作用,严守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按照“三严三实”的标准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要求,埋头苦干、锐意进取,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