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资源 > 政治学论文 > 政治制度 > 政党
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结构特征与功能优势

作者:任世红 时间:2010-08-16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我国政党制度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相适应,在结构上呈现出显著的特征,在功能上体现出巨大的优势。研究这一制度的结构与功能,有助于深入认识我国政党制度内在的运行机理和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我国政党制度的结构特征

世界上的政党制度,从政党制度结构上分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一元化的即一党独揽的政党制度结构模式;二是多元化的政党制度结构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不是一党独揽,也不是多元竞争,而是把领导核心的一元性与结构的多元性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形成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即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我国政党制度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结构,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特征。

一是结构的稳定性。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日益分化、多元化的近现代国家,一元化的政党制度结构形式上的集中统一往往潜伏着内部的不稳定,直至被代表不同利益的政治势力所摧垮。多元化的政党制度下的多个政党因相互之间的激烈竞争以及各个政党实力之间的彼消此长,也会因政党之间的分化离合而导致政党制度结构的失衡与动荡。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呈现出一个“同心圆”结构,中国共产党以其自身的先进性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核心,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构成这个“同心圆”的中心点。八个民主党派以其各自的进步性和广泛性,围绕在中国共产党周围,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而构成这个“同心圆”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一个“同心圆”结构在时空运行中具有超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二是结构的包容性。一些国家的一党制在法律上剥夺其他政党存在的合法性,国家只有唯一合法的政党存在。这种在法律上只保障一个政党存在的体制,具有绝对的排斥性。在一党独大的政党体制下,一些实力弱小政党的存在虽然是合法的,但也被排斥在国家政权之外。在多元化的政党体制中,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各个政党之间的竞争是公开的、平等的,但在竞争中失败的政党则沦为在野党或者反对党,就失去了参加组建政府的资格。从这点上看,多元化的政党制度结构也具有相对的排斥性。在我国的政党制度结构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政治协商和通力合作,既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有利于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党作用。这样的政党制度安排,从根本上更加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三是结构的和谐性。我国的政党没有“在朝”、“在野”之分,也不存在反对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政党之间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和谐共生。我国政党制度的和谐性鲜明地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中国共产党在各政党中处于政治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二,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目标。其三,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共同奋斗中,形成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其四,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而不是组织领导、行政领导。组织上独立和政治上统一,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内部结构的和谐性。其五,在国家政权层面上,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实行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合作共事。

二、我国政党制度的功能优势

政党制度的一般功能主要是社会整合、政治参与、政治监督和政治稳定。一般来说,一元化的政党制度结构具有较强的社会整合功能,具有较高的效率,但政治参与的渠道单一,缺乏政党层面的“异体监督”,公平性较差。多元化的政党制度结构有利于扩大社会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的渠道,能较全面地反映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政治要求,有利于实现政党之间的互相监督,体现出较强的公平性,但由于政党竞争和轮流执政,代表不同利益要求的政党之间的争夺导致这一政党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偏弱。我国的政党制度具有一般政党制度的基本功能,兼顾了一元化和多元化两种政党制度功能优势,又避免了这两种政党制度的弊端,还具有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概括起来,我国政党制度的功能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政治领导功能。在我国的政党制度结构中,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是我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领导与接受领导的关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一个首要的、突出的政治功能。居于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与西方国家的执政党有着显著的区别。一是从政治权力结构的横向关系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对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全部国家权力的领导,也包括对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的指导和监督。而西方国家的执政党只是掌握了国家的行政权及一部分立法权,对司法、军队的影响是通过政府的渠道实现的,很难通过执政党本身的渠道来实现。二是从政治权力结构的纵向关系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是指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部国家权力。而西方国家的执政党只是指控制中央或联邦整体的行政权力,而地方政府的执政者则取决于地方政府的选举结果。三是从执掌国家权力的方式看,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实行比较直接的领导,包括政治领导、也包括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而西方国家的执政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主要是以各种间接的方式进行的,比如通过在议会的多数地位影响立法,通过竞选担任政府领导职务等。四是从执政党地位合法性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通过领导人民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取得的,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不仅是领导人民夺取国家政权,而且要领导人民掌握国家政权,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因此,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权是独享的,不允许其他政党来分享。西方国家政党一般根据资产阶级民主的原则,特别是政党理论中的“合法反对原则”来理解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强调执政地位的竞争性,主张以多党“竞争”的形式来执掌政权!。中国共产党行使领导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第一,对其他党有领导权;第二,对武装力量有绝对的控制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先锋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社会以及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决定了我国政党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出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把共产党的领导、民主党派的参政、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有利于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发展,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社会整合功能。社会整合,就是通过多种方式,在协调和保证各利益群体利益的基础上,使社会各个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社会利益共同体。政党具有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功能,执政党尤其是社会不同利益“整合的工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一与多结合的结构特征,决定了我国政党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代表和整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一是意识形态整合。通过意识形态这种工具来吸引和引导社会、凝聚人心,增加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政党履行社会整合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政治共识和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这就确保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对于把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上来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政治资源整合。我国多元化的经济社会结构以及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政治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社会基础是十分广泛的。中国各民主党派作为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其社会基础也具有广泛性。这样,通过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最大限度地融合了社会各种政治力量,有利于实现各种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三是利益关系整合。利益关系整合是实现社会整合的实质和目的。我国政党制度一与多相统一的结构与我国多元一体的利益结构相适应,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充分表达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使各种利益要求经常地、畅通地反映出来,从而在共同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实现对社会利益关系的有效整合。

(三)政治参与功能。政党作为民众与公共权力的中介,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工具,对政治参与的扩大具有直接作用。政党制度结构模式不同,其政治参与功能也不一样。一般而言,一元化的政党制度结构,其政治参与功能较弱,而多元化的政党制度结构模式,有利于扩大政治参与。只有在政党能够真正切实地反映民众的利益要求并能影响国家决策时,政治参与的扩大才有实质意义。在我国的一与多相结合的政党制度结构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与无党派人士一起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是我国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政治协商是我国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这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政治参与机制。这种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其他政党制度结构模式所不可比拟的。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政党制度能够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参与机制,把人民内部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政治诉求纳入到政治体系中得到充分表达,从而实现执政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从根本上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

(四)政治监督功能。政治监督是指政治体系为保证权力的正常运行而对整个体系所进行的监督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权力的廉洁和高效运行,防止权力的腐化和堕落。政党之间相互监督的实质是对权力的相互制约。政党制度结构不同,其监督的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西方多元化的政党制度下,通过政党的竞争轮替来实现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种政党之间的“你下台、我上台”的“生死监督”,反映的是垄断资本集团及其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资产阶级内部各种政治势力长期激烈斗争的产物。

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互相监督。这种监督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西方政党制度中反对党和在野党以执政党为对立面搞权力制衡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监督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其目的是更好地致力于共同事业。监督的主要内容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问题,具有层次高、范围广、形式多样的特点。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互相监督属于民主监督的范畴,不同于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和行政、司法监督,不具备国家权力性质和法律约束力,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和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以及其他监督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共同构成我国的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更加需要自觉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毛泽东曾经指出:“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大家知道,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但是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随着我国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渠道必将进一步拓宽,监督机制必将进一步完善,监督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监督的作用和价值必将进一步显现。

(五)政治稳定功能。一国的政党制度结构及其正常运行对政治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看,实行多党制的国家,政府更迭频繁,政局动荡,内外政策连续性差。尽管实行两党制的国家,政局一般比较稳定,但反对党为了推翻执政党,往往会以利益受损群体代言人的身份,利用棘手的社会问题攻击政府行为,损害政府威信,削弱社会凝聚力。我国政党制度稳定性、包容性、和谐性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政治稳定的功能。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正确而坚强的领导,使国家社会生活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各民主党派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自觉接受中共的政治领导,形成各政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合力。这种和谐稳定的政党关系成为维护我国政治稳定的政治前提。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使我国各政党以及全国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认同,为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我国政党制度具有团结、吸纳新兴社会力量的机制,这种政治资源整合功能为实现社会政治稳定提供了组织条件。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具有较好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功能,可以避免因社会利益的自发表达和无序表达或强制性表达而引起的社会动荡,进而为社会处于良性的稳定状态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不断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提供了畅通的渠道,使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能够参与社会利益的综合过程和国家政策的制定过程,从而更充分、民主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各种愿望和要求,避免政策制定上的偏差,为实现社会和政治的稳定提供了正确的政策支撑。此外,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相互监督,特别是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民主监督,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也有利于把共产党的执政为民落到实处,从而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