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陈旭
时间:2010-10-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国家实行非平衡的发展战略,使东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出现很大差距。从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来看,虽然市场的生成性要大于政府的建构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中毫无作为,听任产业集群的产生、发展、衰亡,恰恰相反,政府在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产业集群本身在处理产业集群内部的关系时其能力是有限的,在处理产业集群外部的事情时往往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一、产业集群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产业集群是一些在地理位置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它们同处或相互关联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侧重于集群中的纵横交织的产业联系和合作,从而获得产业竞争优势。产业通过在地理空间集聚并相互联系而形成产业集群,并产生集群效应,这种集群效应既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基础,也是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和集群竞争力提高的内在动力。从纯经济学角度分析,集群效应的优势来源于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产业集群内各企业共同分享公共资源(如基础设施、产品原料供应、信息服务等),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分享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利润,形成产业集群的价格竞争优势基础;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主要从降低交易费用入手,认为建立在共同的区域和产业文化背景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经济网络关系,可以强化合作,增强诚信度,形成良好的社会资本,降低企业间合作和交易成本;从技术经济学角度分析,产业集群可以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外溢和扩散,特别是隐含类知识的交流和扩散,有利于实现技术和制度创新。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产业集群正在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区位、观念等条件的限制和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影响,相对东部地区而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上有较大差距;但西部地区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尚未遭到较大的破坏,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大潜力,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的发展,制度的创新,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进程中有可能实现高速发展。目前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竞争力弱,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实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绩效较差,工业化进程慢,产业集群少,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基础设施薄弱等。因此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转型的主要途径是要实现工业化,而产业集群恰恰以其特有的集群效应优势,使产业在区域内集中化、网络化和根植化,迅速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和区域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拉动就业、增加税收,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从而为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因此,产业集群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产业集群对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地方政府促进西部地区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目前西部地区市场经济秩序尚未完全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尚不能完全有效发挥作用,地方政府推动西部地区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在现实中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也具有必要性。
随着中央向地方下放财权和事权,国有企业的“产权地方化”以及陆续实行的财政改革,使地方政府成为本地公共产品投资的主要组织者和地方经济活动的主要决策者和管理者,地方政府已经成为相对独立的行为主体,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和分散的决策权。同时,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取决于地方政府组织经济发展的成就和地方经济的增长。正是地方政府经济和财政权利的增加,经济自主空间的扩展,以及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责任的加重,形成了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动力机制。在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经济繁荣和追求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动机下,地方政府必然会以推动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现阶段,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处于成长的初期,而地方政府不但拥有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而且拥有比民间更多的可支配的要素资源,政府机构和部门还具有相当有效的网络和渠道,使要素资源的流通、分配、调动、协调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并不断创造和提升生产要素。相比之下,西部地区民间中介组织的力量不足,由于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实力弱小,内生于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还没有演化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应该发挥推动产业集群成长的主要作用。一方面培育市场,完善市场经济秩序,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替代民间组织进行协调,促进企业集群的发展。这样能够克服在市场发育不完全的条件下,产业集群自发、渐进形成和发展中可能带来的更高昂的机会成本。因此,地方政府成为促进西部地区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主导力量具有现实必要性。
三、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一)制定政策规范和科学规划,合理确立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定位
产业集群的目标定位需要综合考虑区位、产业、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若干因素。产业集群的区位因素通过原材料获得的便利性、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劳动力获得的便利性等影响投入成本,从而影响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但是,有些成本优势可能在集群化后化为泡影,因此,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持续获得来说,地方政府对区位的选择既要基于体系的成本又要基于集群创新的潜力,而不仅仅取决于投入成本;分散的市场主体在集群区位的选择中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因此,超脱于各市场主体利益之上的政府就应该对区位的选择起引导作用。
在目前阶段就产业与技术来讲,除少数资本、知识密集的地区适宜发展高新技术集群外,在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应该发展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生产中低层次产品。因为西部大部分地区积累低,没有利用外资的地理优势,缺少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惟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传统产业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主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可以进一步扩大传统产业的利润来源,使之成为西部地区进行知识、资本积累的平台。
针对目前西部某些地区产业集群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地方政府在审批企业和招商引资中应该严格控制污染项目,设立对产业发展的环保指标要求,避免经济发展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代价。
(二)创造有利于产业集群形成的软硬环境
产业集群形成的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前者主要包括设立产业聚集平台(如工业园区、开发区等)、提供集群发展所必需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如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等);后者主要包括优质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市场环境、重工亲商的社会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西部地区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对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进行投资,通过地方政府的作用来加快交通、通信、电力、互联网、城建设施和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政府自身合理体制创新,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规范行政行为,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法制环境,降低企业运营的制度成本;依托大学和研究机构,建设科技园区,发展部分高科技企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发展往往需要各种中介服务机构服务和支持,如信息中心、技术和管理咨询、市场调查、会计、法律、职工培训、质量检测、物流配送等,产业集群层次越高,对中介组织的要求也越高。地方政府要积极扶持和培育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完善为集群内企业服务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降低企业进入退出成本,增强区域竞争优势。西部地区的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集群内企业间经常采用延期支付和资金互助等融资方式,由于个别业主的败德行为很容易破坏整个产业集群所建立起的信用体系,地方政府应采用现行法律体系强化原有的契约关系,保证债务履行,同时制订集群内成员企业间约束债权债务关系的规定,强化业主间约定俗成的“默契”,提高企业因为败德行为所付的代价。此外,地方政府还应该改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拓宽集群内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大企业落户本地,形成产业集群成核点
在西部地区有些地方缺乏大型核心企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大企业在当地落户。其中,吸引国际性的大跨国公司进入是一条较为可行的方法,这类大企业的进入能给当地的中小企业产生较大的中间产品的生产需求;有时国际性大企业进入一地,也可能吸引为其提供零部件生产的整个下游网络“搬迁”到该地区,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政府税收。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发展产业和利用外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注重引导发展一些有利于集群形成的产业,尽可能将同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引入到可以产生集群效应的地区。
同时,鼓励西部本地企业为外资生产配套产品加入其生产协作网络。为此,还需要地方政府大力投资创造“后天”的高等生产要素,例如,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与外界交流便利的现代化通讯网络、透明而非歧视的引资政策、高效简洁的政府办事效率等。通过选择人才、信息和研究机构集中的地理位置“筑巢引凤”,形成产业集群。
四、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一)维护平等竞争,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由于分工的细化,产业集群内部的各种专用性都会增强,这必然会造成集群系统的信息沟通效率下降,地方政府应推进制度规则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交易各方的合约得到有效执行,从而促进企业之间公平交易并确保企业垂直联系得以长期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应制订保护平等竞争,限制垄断的政策,鼓励发展同行的多极平等竞争,严禁在一个专业内由独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经营,降低产业集群内部交易成本,促进集群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产业集群内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协作体系
产业集群内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协作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建立和培植以新型零部件为中心与大企业共同发展的网络状产业集群最为重要。因为层级制的协作方式有很大弊端,小企业的自主选择权非常有限,但要培植网络状产业集群,除了小企业提高自身的加工技术水平之外,地方政府应利用税收政策刺激大企业将“非核心资源”的生产制造环节甚至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等“外包”出去。核心企业只需保留与经营人才、商誉和技术秘密等有关的核心资源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但就西部地区目前的情况看,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过分地强调大企业在分工协作体系中的“龙头”地位;另一方面是大企业的大而全,生产和管理的旧习惯仍在延续,使生产中间产品的小企业进入大中型企业的产业链时门槛较高。这就要求在产业集群的发展初期,地方政府破除市场分割保护的旧观念,引导大中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和规模扩张围绕自身的核心资源来展开,而将一般的零部件及半成品,通过小企业集群的专业化协作网层层扩散到小企业中去,形成大中小企业在区域内的协作生产体系。
(三)塑造信任、合作的社会文化环境
在培养区域文化时,利用产业集群内各种社会关系结成的企业间分工协作网络,不仅会降低一些外购交易行为的成本,而且促使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上的信息顺畅流通,能很快做出有效率的应变对策,掌握商机,降低风险,维系这种分工协作网络的核心就是基于特定社会关系的“信任”与“承诺”。如果没有这种“信任”与“承诺”,企业间在资金上的相互赊账和迟延付款、工艺技术方面的相互模仿等默契的人情交往行为将无法进行,中间产品市场的交易成本也就变得十分高昂。地方政府积极倡导集群文化的形成,运用舆论的力量,大力宣传、引导集群内信任、合作的社会文化环境形成。使产业集群内形成专业化、开放型的生产方式,鼓励人才流动,敢冒风险,信任与合作的文化特征。地方政府在必要时应介入,运用法律、行政手段等对危及集群整体的败德行为加以干预。
建立行业自律性社团组织。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建立行业自律性社团组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并举,共同规范市场秩序,制止无序竞争。同业协会、同业商会最主要的职能是监督自律和组织服务。同时,同业协会、同业商会为集群内交流思想提供了论坛,有助于成员企业的了解和合作,有助于克服成员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障碍。
(四)建立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机制,促进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形成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知识、高新技术、新工艺技术,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它不仅是产业集聚的主要前提条件,而且也决定产业集聚的竞争力。制度创新是指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社会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从而产生一种更为有效的制度变更过程,它不仅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合约等正式制度,而且包括蕴涵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学习风气、习俗等非正式制度,产业集聚实质上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有效运转需要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促进知识在集群内部创造、储存、转移和应用,特别是隐含类经验和知识的转移和扩散。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应通过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包括集群与外部的信息交流和集群内部的信息交流),完善信息交流手段和体系,促进集群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促进知识外溢、技术扩散和创新,使集群“空气中弥漫产业的气味”。地方政府应以产业集群内企业为示范,积极向其他企业推广,进行产权制度、激励制度、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为企业内部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提高集群整体的创新能力。
不断完善符合市场经济的市场竞争机制、有效率的产权制度、高效的激励制度和组织制度,降低社会各种交易成本,提高整个经济体制的运行效率,为企业和产业集群的成长创造一个适宜的技术、制度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出版社,2002·601-665·
[2]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213-214·
[3]姚海琳·企业集群成长中的地方政府作用[J]·当代财经, 2003, (4): 10-14·
[4]吴晓军·论地方政府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成长[J]·企业经济, 2003, (10): 7-9·
[5]韩建军·产业集群的经济学分析及政府的作用[J·华东经济管理, 2003, (4): 35-37·
[6]赵中伟、邵来安·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机理与地方政府促进其发展的措施[J]·经济问题探索, 2002, (10): 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