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国外政党政治的新变化
作者:柴尚金
时间:2009-12-26
政党政治的兴奋点已从单一的政治斗争目标逐渐转移到经济社会发展这些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上,政治与经济并重,眼睛向内,政策务实,以本国经济和社会事务为重点。当然,政党作用泛化并不是作用消失,只是表明政党作用比过去更加宽泛了。
在目前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公众舆论和现代媒体对政党影响日增的情况下,世界政党政治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通过政党组织结构的更新和纲领策略的调整来实现党的目标,利用新的宣传手段吸引民众,扩大自身影响与社会基础,是各国政党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只有改革和完善功能结构及运行机制,政党才能发挥其作用并获得新的发展。
(一)世界政党政治日益丰富多彩,政党体制与格局出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苏东剧变后,世界掀起了一股多党制浪潮,原苏东地区和非洲国家政党林立,群雄角逐,在亚洲和拉丁美洲,新的政党组织也不断产生。民族主义政党、共产党、社会党、绿党、右翼政党、家族党、部族党、宗教党、军人党和退休者党等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政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的存在和发展打破了政党政治的原有格局,有的国家因此内部纷争不断,政局动荡不宁。经过十多年的大浪淘沙,有些党自立自强、崭露头角;有些党改头换面、另谋出路;有的则自生自灭、昙花一现。
(二)政党的社会政治基础面临挑战,一些国家的政党作用开始弱化、泛化。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和社会结构日益多元化、复杂化,政党的社会政治基础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国家政党作用弱化,政党政治功能开始泛化。首先是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重新分化组合,传统政党据以划分的阶级界限和依靠的社会力量被打乱,政党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此导致一些国家政党作用弱化,有的国家政党名存实亡。在传统产业工人大幅减少,社会中间阶层迅速崛起的情况下,多数国家的共产党、社会党、右翼保守党等主流政党为了自身存在和发展,不得不以争取中间阶层这一多数群体作为奋斗目标,并把中间阶层的利益要求作为调整政策的出发点。
其次是人们对传统政党认同感下降、忠诚度降低,政党凝聚力降低。冷战后许多人对政党产生厌倦情绪,政党的民众参与率较低,一些政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大不如前。随着人们的自我意识和民主意识增强,各种利益群体要求权力分散化和民主参与的呼声越来越高。共同参与意味着政治权力由单一主体向多主体过渡,以政党为基础的代议民主制的主导地位开始动摇。
第三是大量涌现的“非政治党派”和非政府组织替代了传统政党的部分作用。形形色色的自助型团体组织的斗争目标不是为了执政或参政,主要关注诸如女权、环境保护、地方和公民权利、反全球化、反结盟等事务。非政府组织、“非政治党派”虽然松散,但活动能力强、影响面广,其作用逐渐渗透到政党活动领域。
第四是跨国公司、跨国集团、跨国机构对国际和地区性重大事务的影响作用上升,相对而言,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传统政党的政治权力、决策影响力受到严重削弱。
第五是现代媒体正在改变传统政党的运作方式和组织方式,党组织日趋松散,基层组织、党员个人作用不断弱化,而政党领袖和少数精英借助媒体作用突出自己的个人魅力和个人形象,党组织日益变成选举机器。
面对各种挑战,绝大多数政党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新形势,在代表本阶级根本利益的同时,积极协调全社会的利益,使本阶级和本党利益与全社会利益取得一致,通过大力拓展本党社会基础,以寻找发挥作用的新途径。为此,政党政治的兴奋点已从单一的政治斗争目标逐渐转移到经济社会发展这些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上,政治与经济并重,眼睛向内,政策务实,以本国经济和社会事务为重点。当然,政党作用泛化并不是作用消失,只是表明政党作用比过去更加宽泛了。
(三)政党活动日益呈现出地区化、国际化趋势,政党作为新的国际关系主体活跃于国际政治舞台,对当今国际政治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政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益成为国际政治多元主体之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管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种类型的政党在冷战后加强了国际及地区联合,有些政党还形成了不同范围和程度的政党联盟,政党联盟的国际和地区影响不断增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现象。
(四)发达国家左右翼政党表现出明显的“趋同”倾向,解决经济社会问题成为吸引选民的主要政策取向。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传统的右翼保守党和左翼社民党在理论政策方面都有较大的调整,其价值取向中间化,各自吸取对方优点,注重解决国内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政策主张倾向选民要求,“趋同”倾向比较明显。特别是冷战后政党体制的多元化,使得政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适应多党制竞争需要,同时也为了争取日益壮大的中间阶层队伍,传统的左右两大政党都在逐渐向中间靠拢,并不断淡化自身的意识形态色彩,开始对自己一些较激进或极端的传统政策与理论纲领进行革新与修正,力求在国家与市场、安全感与灵活性、社会理性调节与经济自发力量之间寻找一种新的平衡,从而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福利国家的经济活力。发达国家主流政党在意识形态和政策主张方面“趋同”特点明显。各政党主要是依据形势发展需要而非意识形态来决定政策的取向,按实用主义态度来解决目前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
(五)根据本国实际情况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在体制内求得生存和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政党政治的主流。冷战后政党仍然以民族国家为本位,在体制内求得生存和发展,根据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探索政党政治的发展道路,成为各国政党的必然选择。政党政治只有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协调各种矛盾,才能有所作为;各国政党只有适应新形势,不断改革,才能有所发展。在各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选民更多关心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谁能发展经济就支持谁上台。如果不着眼于经济发展,不努力解决民众要求解决的社会问题,政党就会失去支持。政党的政策应最大程度地代表选民的利益,要把政策是否吸引选民、能否赢得更多的选票、能否上台执政,看做是政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