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徐海燕:关于对沈抚同城化的战略思考
作者:徐海燕    文章来源:  

徐海燕:关于对沈抚同城化的战略思考


一、考  察



2012年8月21日-25日,作为政治学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为主题的系列国情调研团队的成员,有幸来到全国第一个践行同城化发展战略之地---沈抚新城进行考察。对中国政治发展有了身临其境的感性认识。现将我眼中的沈抚同城化进行以下的总结:


同城化发展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跨行政界限的城市管理模式日益发展的趋势下,逐渐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新形式的。对此,沈阳市和抚顺市的同城化是中国践行同城化的楷模。从总体上看沈抚连接带总规划面积605.34 平方公里。其中沈阳市335.54 平方公里抚顺市258.8 平方公里, 包括浑河水域11 平方公里。沈抚同城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要真正实现沈抚两市的同城化推动沈抚两市的共同发展,就要有政策的支持。2007年以来,在中央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沈抚两市的边界处共同划出一定的空间共同建立新城———沈抚新城。他与以往的城市间在自身的行政界限范围内的合作不同,而是在边界处建立了一个新城,开创了跨行政界限的城市管理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有以下几个特征:


                           


二、特  点



在沈抚顺新城的规划馆里,我们发现,沈抚新城的“同城化”建设主要表现在功能、空间上的一体化建设。在这些建设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将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引入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注重生态网络和生态廊道的构建强化开放空间和生态环境规划通过生态网络和生态廊道把沈抚连接带的生活组团和产业组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在功能上即在交通设施、信息系统、环境设施方面的建设是以区域生态文明发展为前提的。按照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规划中的23 平方公里核心区位于沈抚都市走廊的中心横跨浑河这条母亲河的南北距沈阳与抚顺城区各12公里。这个核心区是沈抚连接带开发建设的起爆点最终要形成“两轴、一心、多组团”的空间组织形式。为此,沈抚连接带的建设成为了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行突破区、城市发展模式的示范引领区和沈抚同城体结构调整与功能提升的核心承载区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文明都市走廊”。


从空间上看沈抚顺新城就是要构建“一核三区、一带两廊、多中心网络”的总体空间格局。而在一体化建设中,最能体现出对环境的综合利用,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核”即沈抚连接带核心区也就是“沈抚新城”。这是沈抚连接带城市功能的核心区域是沈抚连接带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沈抚连接带开发建设的起步区。 


“三区”主要是指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生态旅游区。现在沈抚连接带生态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浑河北岸的棋盘山区域。今后按照规划要把旅游范围从棋盘山扩大到沈抚连接带核心区把旅游景观从山林湖泊拓展到浑河之滨把旅游活动从观光旅游转化到休闲度假把旅游内涵从游憩自然提升到传承文化重点打造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产业文明、休闲娱乐四大旅游主题。二是生态工业区。重点发展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环保节能、新型装备、电子信息“五大”产业形成沈抚两市产业的循环发展。三是生态农业区。通过采取“三农、三化、三效”发展模式把连接带内的农业建设成为高效的生态农业。


 “一带”指的是浑河生态人文景观带。通过提升浑河水体沿线的景观、旅游、教育功能将浑河这条人文景观带自西向东划分为生态游憩区、文化休闲区、体育运动区和生态科普区四大功能片区从而将功能与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有序与可持续发展。“两廊”建设也是体现了“生态”的理念即贯穿连接带南北的两条主要生态廊道。通过这两条生态廊道将连接带的北部生态区和南部产业区融为一个整体带动连接带高效发展。按照这个概念规划经过510年的开发建设辽宁要把沈抚连接带打造成为一个“生态文明都市走廊”。同时通过这个“生态文明都市走廊”使沈抚两市在规划、交通、信息、市场、金融、旅游、文教、环境等方面实现同城化


如果上述城市规划体现出了对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的理念。那么,在沈抚新城的建设中,最能体现出现代化气息的是提出了“多中心网络”的概念即打造各具功能、兼顾城乡不同层次的新城网络建设。实现新型的城乡统筹与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通过信息化建设,把沈阳、抚顺这两个城市真正地连为一体、融为一体并为将来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奠定科技基础。



三、民  生



在调研中,我发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沈抚新城建设的一个重要理念。把希望寄予城市把发展奉献社会把实惠带给群众是推进沈抚同城化工作的起点、也是终点。


在调研中,我们得知,沈抚同城化的构想来自于2007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担任辽宁省委书记期间提出的。


2010年4月当他再次故地视察时,提出要“顺应国际国内经济调整变革新趋势,强化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在抚顺期间,我们相继参观的大乙烯,西露天矿坑、棚户区改造纪念馆、参观世界文化遗产清永陵、赫图阿拉城等多个单位,就是沈抚新城建设中的一个必要的补充。


通过这些地方的参观,我们看到,不仅中央和省委政府在最大范围内给予新城在政策、管理权限、金融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持,使新城汇聚了越来越多的资本、技术、人才方面的最优势的要素。相关项目像雨后春笋一样扎根成长在沈抚连接带的核心区和其他功能区纵向形成产业链横向形成产业群增强沈抚连接带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同时,我们发现,抚顺老工业基地转型向抚顺新城的变迁,老百姓首先享受到了同城化带来的好日子。


在参观的抚顺的核心区时候发现,这个占地25.6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涵盖了居住、医疗、教育、行政办公、商业服务、金融服务和交通枢纽的功能。两市间的规划同步、交通同网、资源共享、旅游同线等发展优势,并率先开通了024区号,正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景观品质,正在成为商业、居住、金融、文化和科技中心。这些功能不仅惠及到了本地居民,而且还吸引了一批外地区有实力的消费者竞相进入核心区,提升这一区域的生活品质。


沈抚新城的发展规划中,处处体现了“发展为民”的发展原则。在新城的建设中,新城也不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住房,就业,保障,医疗和城市管理等于百姓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为当地人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完整的教育和医疗体系,便捷的交通,方便的生活环境。


目前虽然时间不长,但抚顺新城地区建设的雏形已经初具规模。城市形象初步现显现,产业集群开始呈现。


就在我们调研结束准备离开的时候,一路相陪的抚顺市委宣传部的同志对我们说,请大家5年后再来看看,那时肯定会大不一样的。这实际上也代表了我对沈抚新城未来的看法。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新城一定会打造成最具魅力的现代工群业区、最具潜力的项目承载地、最具活与此同时,并成为中国有一个得力的经济增长极。




(2012-10-29 14:30:00 点击893)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