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峰:专业化和创新——浦东新区调研随笔
2012年浦东新区的调研,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更直观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动力,我始终存有这样一个疑问:就市场经济而言,专业分工是其效率所在,同时不断创新又是其根本特征。那么,对于现代企业这样的市场主体而言,该如何处理专业化和创新之间的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和创新之间是存在内在张力的。
一方面,市场经济,效率为先。作为一种资源分配模式,市场经济得以提高效率的重要源泉就是基于专业化的市场分工格局。随着市场领域的不断扩展,专业化分工也越加细致。这一点,在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的产业格局中得到充分的显现。在整个产业链条上,包括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物流和服务等不同环节,都是基于其专业禀赋来创造相应的市场价值。
另一方面,对于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而言,创新是其不断发展的动力。因为在局部和阶段条件下,市场本身总是均衡的。而企业要寻求新的利润来源,就必须创造性地打破这种短暂的均衡。旧的市场格局不破坏,新的市场格局就创造不出来,二者是同步的。为此,熊彼特才将市场经济的创新行为称为“创造性破坏”。
因此,对于一个市场主体来说,它要同时遵循两种原则。专业化的原则要求稳定性。企业要固守其专业本位,通过长期稳定的资源投入,包括资金、时间和人才等,以实现生产经营活动的专业化。这一点,调研中微创制药的例子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所谓“十年加十亿”的研发投入,是体现专业化追求中不懈努力的典范。同时,创新的原则却要求差异化。企业要不断地改变,包括推出新的产品或服务,追求技术进步,以及更新其生产经营模式,这一点,调研中也有很多的例子。孙桥的无土栽培树立了农业产业化的新型模式。长江证券则表明,在金融业充分竞争的条件下,所有的券商甚至每一个研究员之间都要有所不同。
问题在于,企业要同时遵循专业化和创新的原则,该如何实现?换句话说,如果专业化和创新都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那么,企业该如何最好的构建二者的关系。这实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问题的实证分析
在这一次的调研过程中,通过对多家现代化企业的参观和座谈活动,我们对企业经营中关于专业化和创新的实践,有了很大的实证性收获。
(一)实证案例一:长江证券。
1.对于券商来说,提供通道服务是其专业所在。因此,市场规模和证券交易量是利润的基础。在其席位上的交易额越大,其获得的佣金收入就越高。如何能让客户更快速,更便捷的进行交易,就体现了券商服务的专业素质。但是,在市场低迷的时期,券商之间就必须竞争有限的佣金额度。而佣金制度的设计则是高度体现创新原则的:基金公司作为券商的客户,每月通过横向打分来决定前十名的券商,并由此决定下一个月份的佣金分配。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券商必然始终处于高强度的同业竞争条件下。它每个月都要想,如何能提供一些和别人有所不同的东西,以获得客户的认同。
2.同样的,这种压力传导到券商研究所的内部,每个研究员也都要彼此竞争,提供差异化的分析报告。研究工作本身就包括始终不停的和不同的人去沟通,以寻求新的信息和激发新的思路。对于行业研究而言,上下游之间、相关行业领域之间都要非常频繁的碰头,相互判断和验证。同时,每个研究员之间要实现差异化,以满足不断创新的要求,其基础却是“建立自己的研究体系”。这种研究体系反倒是要求多年的投入,持续不断的理论积累。
3.对于研究人员的培养而言,有一点非常重要。任何一个行业研究,都需要全面主持、基础性研究和数据加工这三类人才。但是,不论分工本身的要求如何,即便是最基本的数据加工,上手的新人也被定义或者被要求为全才,而不是仅仅做单项的工作。这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竞争和流动性,也是为了人才的全面发展。
(二)实证案例二:轻纺城集团
1.轻纺城是从1986年创立,从收购上海的毛纺厂开始,通过承包全国各大商场的轻纺柜台来逐渐开拓市场。特别在土地权益方面,轻纺城的发展经历了中国土地制度的所有阶段,包括批租、划拨和征地。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也曾经一度有经营困境,但通过股权并购和租户调整,最终实现了发展壮大。这一路走来,轻纺城也可谓固守专业,坚持不懈的典范。
2.在专业化的同时,物流业也有其不断创新的方式。其中,商业模式的设计是其关键所在。上海所处的长三角地区是物流的黄金区域,交通便利,消费潜力巨大。但同时,竞争也异常激烈。轻纺城必须始终有自己的特色,才可能在众多的行业对手中脱颖而出。这就是所谓的“兴市旺市”。周边的轻纺集散中心那么多,为什么消费者和批发商要到你这里来?所以一定要有新意。比如说,轻纺城集团是最早采取免费接送车的方式,以吸引客户。
更特别的,由于网络购物等新商业模式的兴起,传统物流业还面临“错位竞争”的挑战。也就是说,集团要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比如说,鲜花、高级家居饰品等产品不适应网购,就成为轻纺城重点发展的对象。而定制化的工作服也是发挥轻纺城面料加工优势的产品模式之一。
3.集团需要通过调整承租商户的结构来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毕竟,产品是由商户本身来提供的。为此,对租户的管理和引导就成为轻纺城实现发展壮大的重要方式。一方面,经营战略的调整要求租户类型和布局的调整,这要求对租户能“请进来也要请出去”。集团要对不能适应结构调整的租户进行“动迁”,即提前买断合同。另一方面,对于优质租户,则要提供优质的服务。为此,集团的主要做法包括通过企业党建构建企业文化,在一万多名工会成员中实现优质精神力和风气的创建。此外,集团还努力联系周边的小学,帮助租户解决子女就学等实际问题。通过这些方式来稳定优质租户,通过租户来吸引客户,并带来市场的兴旺。
(三)实证案例三:上海通用汽车
1.汽车生产线是最形象化地体现工业化生产中专业分工的例子。在一个屋顶下,一条生产线上有几十上百道不同的工序。每道工序都按照生产线的运行依次排开,工人们在生产流程上各司其职,各自完成所在工序的职责,最终整条生产线就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特别之处在于,上海通用采用的是“柔性生产线”,即在一条生产线能够制造多种型号的汽车。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就在于,在决定型号差异的特定工序上,要有能够在多种工艺间熟练切换的多面手。最简单的例子是,生产线上会看到不同的车轮。负责这道工序的工人就要根据具体的车型差异,安装不同的车轮。
此外,专业化还体现在工序管理上。我们会看到,在每道工序上都有一个电子指示牌,上面标明本道工序的目标产量、实际产量、达标率以及配件库存等重要信息。这样,管理工作本身也可以有效分类,并实现统筹规划和确定职责。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building quality”,即融质量于生产过程之中。高质量的过程管理确保了最终产品的合格率。同时,一旦有质量问题,也可以迅速地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环节。
2. 如果说专业化是传统汽车生产线的典型特征,那么对一个现代汽车企业来说,创新不仅体现在研发部门,其实也体现在生产线上。在上海通用汽车就可以看到一个例子。为了与柔性生产线配合,通用要求工人做到“一人多岗,一岗多能”。通过多方位的岗位培训,通用不仅为工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这种配置方式也使得员工能接触到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视角,形成彼此熟悉和认同。而这种岗位和技能的综合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彼此配合,其实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正是一线工人在不同的岗位间切换,才撞击出了更多的一线创新火花。
三、问题的思考
在这次调研之后,我对专业化和创新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围绕企业的经营实践,关于这一对有着内在张力的原则,可以得出如下一些启示。
第一,就市场经济和市场企业的发展而言,无论是创新还是专业化,都要遵循市场需求的导向。在这一点上,二者变得没有矛盾。在产品、技术或者商业模式上,创新点和专业领域的选择都必须建立在有效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就像长江证券,基金客户的需求是各种研究之间相互竞争的依据。研究结论是创新的,研究体系的建立是长期的,但两者都围绕客户需求,以为客户带来价值为标准。这一点真正体现了“做事由东”的大原则。
第二,专业化是所谓熟能生巧,而创新通常是熟练所引致的边际效应。这里所谓的边际,是指专业化的周边相关领域。比如说,“一人多岗”首先是指柔性生产线上面特定工序内部的“多岗”,比如不同内饰之间的轮岗。对于整个企业也是如此,创新点往往首先发生在专业领域的周边,也非常依赖专业化的固有优势。比如轻纺城,它在尝试新发展方向的时候,为什么选择了金融服务业务?因为轻纺城本身的优势不是现金流,而是一笔物业资产。因此,“盘活资产”就成了集团选择创新方向的重要考虑。这样的边际原则甚至适用于政府创新。在浦东新区政府的座谈中,农委干部谈到农业发展瓶颈的解决,就提到农产品精加工的方向,以及“农业产业发展用地”的转换思路。
第三,创新点选定之后,就相当于培育新的专业化领域。而真正的专业化要求真正的投资,要下大功夫,花大的代价。所谓“十年十亿”。因此,对于专业化和创新关系而言,有一个类似经营上的“主业和辅业”的问题。只不过,这里的“主辅”是就企业发展而言的。在一定的程度上,专业化就像企业发展的主业;创新就像辅业,但却是未来的新主业。正是因为创新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投资,这个现在的辅业需要主业产生的巨大利润为支撑。目前,中国很多企业的转型难以完成,恰恰是其主业本身的利润不断削减,难以支撑创新研发所需要的投入。在这个投入的意义上,创新的确是以既有的专业化为基础的。为了将来的企业发展,为了保障创新能够真正实现,就更需要搞好既有的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