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迎来又一个“春天
——访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温思美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已写入“十二五”规划。创新工程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有何意义?当前影响学术创新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在探索中国道路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怎样的使命?针对这些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中国社会科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已列入“十二五”规划,这对于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有何意义?
温思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列入“十二五”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一个战略性、前瞻性工程,对于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一个好机遇。从另一层面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列入“十二五”规划,表明国家希望哲学社会科学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
人类社会发展到不同阶段会面临新问题。哲学社会科学与人类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应该引领社会发展和转型。
社会转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会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既有发展的问题,又有改革的问题。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界给出及时、权威地回答,不然会导致社会思想混乱,从而延误社会改革的进程。
“十二五”是我国的重要历史时期,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很大空间。如今,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列入“十二五”规划,这预示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即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中国社会科学报》:创新是推动各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影响学术创新的制约因素有哪些?推动学术创新的路径何在?
温思美:在宏观层面上,影响学术创新的一个制约因素,是整个社会创新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标准不易被界定,从而影响创新群体的积极性。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单打独斗”的现象已成常态,团队合作的研究方式比较少。这导致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大多是零碎的,能整合的大成果不多,在重大问题上缺乏长期跟踪研究。
“十二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能否跟上,甚至走在社会变革的前面,将会影响我国社会变革和转型的进程。在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日趋凸显的当今,我们在人文社科领域应该培养一批“战略性科学家”,让这批战略性科学家沉下心来,认真研究深层次、长远、基础性问题,在各个学科领域攻“坚”克“难”。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的发展成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探索中国道路或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什么责任和使命?
温思美:任何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去感受、观察、参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并用学术睿智去总结时代的问题、成就以及未来的道路或模式。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的责任更加沉重,因为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为国家社会未来发展理念、价值观提供基本元素的任务,而这些元素将直接决定重大政策的价值取向乃至国家的发展方向。(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冯建华)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迎来又一个“春天
作者:温思美 冯建华 文章来源:
(2011-04-11 10:57:00 点击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