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邓小平政策思想的科学体系
作者:刘雪明 魏星河    文章来源:  
  邓小平政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策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政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具体包含三个层次。

一、政策一般论

邓小平关于政策的作用、功能、本质、特征、结构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和观点,是整个邓小平政策思想体系的基础,离开了对这些政策的基本问题的分析,就难以构建邓小平政策思想体系的大厦。

(一)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政策是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完成一定的历史任务而规定的指导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方向。策略是为了实现一定战略任务或基本政策而采取的具体的行动方式和斗争方法。任何政党要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或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保证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顺利进行,都必须制定和实行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因为“没有一定的政策,现实问题就不能解决”。[1](P106)毛泽东曾经说过:“政策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并且表现于行动的过程和归宿。”[2](P1286)而且“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规,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1](P1298)邓小平非常赞同毛泽东的观点,他强调指出:“我们常常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如果没有政策和策略,党的路线就是空的。正确的路线一定要用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来保证。全党同志都要学好党的政策和策略,这样,我们才会无比的强大,谁也不能战胜我们。”[1](P107)党的政策与党的事业息息相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工作做得好坏,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3](P205)实践证明,当我们重视政策及其政策全部走上正轨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到挫折,党和国家及人民就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二)正确的政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就多次指出:“我们要有正确的政策,不仅根据地的政策要正确,尤应在敌占区、游击区要有一套明确的政策,否则发生错误,易为敌所乘。”[1](P40)“发展生产,不能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需要正确的政策和精细的组织工作。”[1](P79)但是,党的八大以后的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我们党和国家却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政策越来越“左”,越来越脱离中国的客观实际,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邓小平十分痛心地指出,由于“多年来没有制定出为发展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的政策”,[4](P134)所以社会主义搞了几十年,我们国家仍然很贫穷,仍然很落后。因此,在认真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制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一系列的方针、政策”。[4](P62)正是有了这些正确的方针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提高。也正是有鉴于此,邓小平再三叮嘱,一定要把“我们原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照样干下去,坚定不移地干下去”。[4](307)如果离开了这些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三)共产党的全部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从15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开始,实现共产主义就成为全世界无产者和各国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并及时地引导亿万人民顺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是,社会主义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党的政策也出现过失误,甚至还犯了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总设计师的领导下,我国决定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新的方针政策。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实际进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不要党的领导、不坚持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针对这种错误倾向,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4](P204)“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4](P116)他还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1](P112)这既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政策本质的深刻揭示,也是他对社会主义新人的殷切期望。

(四)社会主义政策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

1987年4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说:“讲不变,应该考虑整个政策的总体、各个方面都不变,其中一个方面变了,都要影响其他方面。”[4](P218)从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邓小平认为:首先,政策是一个整体或“总体”;其次,这个政策整体是由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政策构成的;再次,这个政策整体及其各项政策是相互联系的。这段论述还充分表达了邓小平对政策内在联系的完整看法,它既体现了政策各个层次的纵向联系,也体现了政策各个层次内的横向联系,还反映了政策整体和各项政策的纵横交叉联系。

从政策的纵向结构来看,邓小平认为,我们的政策是由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三大层次构成的。作为第一层次的总政策,是指在政策体系中处于统领、统摄地位,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作用的政策。它首先建立在总路线、总方针的基础之上, 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在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时明确说道:“从一九七八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确定了我们的根本政治路线,把四个现代化建设,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主要是改革和开放政策。”[4](P237)他还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制定的方针,第一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二条是搞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根据这一方针,我们制定了两个开放的政策,即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2](P210)而且在邓小平看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我们党在现阶段总政策的核心内容,所以他反复强调:“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4](P370~371)为了实现总政策,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政策,“这涉及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等所有方面的问题”。[2](P255)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纲领、政治纲领和文化纲领等等,这是我们政策的第二个层次。它既是总政策的具体化,同时又是具体政策的指导和依据。我们政策的第三个层次是具体政策,它是某个领域或部门政策也就是某项基本政策的具体化,如经济领域内的农业、工业、商贸、能源、交通等方面的政策,就属于具体政策。邓小平强调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既要有总路线、总政策,又要有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政策”。[3](P121)因为没有总路线、总政策的指导,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就失去了方向和依据,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总路线、总政策就成了空中楼阁。

从政策的横向结构来看,邓小平认为,我们的政策由经济政策、政治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所组成。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4](P371)也就是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方位”政策,是由经济政策、政治政策、科技政策、教育政策、文化政策、军事政策和外交政策等各项政策所组成的,并且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正如他1980年1月16日在中央干部会议上所说:“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像经济与教育、科学,经济与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3](P249~250)针对“一手硬、一手软”的“顾此失彼”现象,邓小平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他气愤地说:“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3](P154)因此,邓小平在各种场合总是反复强调,我们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一定不能“一手硬、一手软”,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高度注意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政策的整体功效,这样才能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总之,邓小平认为,我们的政策是一个整体,它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总政策,形成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纵向一致,以及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和社会政策横向协调的政策体系。

二、政策过程论

一般认为,政策过程包括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价)、调整、终结等环节。例如,有的专家说:“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价和政策调整,构成了政策运行过程的四个环节。”[5](197)有的学者认为:“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或环节,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政策终结以及政策周期。”[6](47)而且,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政策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对政策过程的这些环节做过许多重要的论述,特别是对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价、政策稳定和政策发展的论述尤为精彩。

(一)关于政策制定的论述

政策制定是政策过程的首要环节,是产生正确政策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政策成败的基础。所以,邓小平对政策制定非常重视,对政策制定的论述也相当丰富。他认为,每一个执政党都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成功。他说:“总之,制定一切政策,要从实际出发。”[4](P288)他还认为,政策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群众,“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1](P288)因此,政策制定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指出,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制定正确政策的前提,只有解决好思想路线问题,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他还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要逐步完善以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为核心的政策制定体制,要重视历史经验对政策制定的作用。而且强调,改革开放是新的事业,我们一定要及时“根据新的情况来确定新的政策”。[3](P133)另外,在制定具体政策时,邓小平特别强调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并留有余地,以保证政策在体系上的协调一致和在实践中的有效贯彻执行。

(二)关于政策执行的论述

政策执行是政策目标的落实过程,是运用政策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环节,也是将政策从观念形态转变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事关政策的成败。邓小平特别强调政策的执行,他说:“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如果下面不很好执行,那有什么用呢?”[1](P153)并且进而提出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政策执行原则,中央权威与地方自主权相统一的政策执行体制,以及重视试验、不搞强迫、鼓励创新的政策执行方法。他说:“我们推行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搞强迫,不搞运动,愿意干就干,干多少是多少,这样慢慢就跟上来了。”[4](P374)那么,在实践中如何保证政策执行到位、落实到位呢?

邓小平指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政策执行的政治保障,注重宣传群众是政策执行的舆论保障,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政策执行的组织保障。遵守纪律的最高标准,就是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

(三)关于政策评价的论述

政策制定出来并得到执行后,就需要人们在确立正确标准的前提下,对政策本身及其结果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邓小平认为,政策评价是判断政策正确与否及其正确程度的基本途径,是决定政策前途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究竟该如何去评价一项政策?邓小平认为,关键看实践,他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
准。”[4](P28)政策不仅来源于实践,而且还要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那么,在实践中又怎样对政策进行检验呢?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P37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展开和具体化,也是评价政策的根本标准,其中生产力标准又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是政策评价的首要标准。同时,邓小平还根据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一种特殊的政策评价方式,那就是:“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4](P374)其实质也是坚持实践标准,用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来判断和评价一切政策。

(四)关于政策稳定的论述

在通常情况下,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政策,就要保持稳定。邓小平指出:“经过十年来的实践检验,证明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是正确的。”[4](P265)所以,他特别强调,一定“要继续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连语言都不变”。[4](P296)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保持政策不变主要是指大政方针和基本政策不变,他说:“总的讲,我们有四个不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变,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建设不变,对外开放政策不变,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不变。”[4](P211)他还说:“确定现行政策会不会发生变化的主要根据是,现行政策对不对,对国家来说对不对,对人民来说对不对。”[4](P173)邓小平认为,政策不变就是稳定,而且惟有稳定,才能有发展。因此,他谆谆教导:“政策的稳定反映了党的稳定”,[4](P235)党的稳定有利于政策的稳定。“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4](P321)

(五)关于政策发展的论述

邓小平认为,政策稳定和政策不变是相对的,政策变化是绝对的、必然的,一成不变的政策是不存在的。政策总是不变中有变,变中蕴含着不变。他再三强调:“不要拒绝变,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这是个思想方法问题。”[4](P73)我们要重视政策的发展变化,正确对待政策的发展变化,因为“变也并不都是坏事,有的变是好事,问题是变什么”。[4](P73)政策变化的关键是变好还是变坏,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保证政策朝好的方面变化,使政策不断地越变越好。邓小平还进一步指出:“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长期保持稳定。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4](P371)一句话,政策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且在小平同志看来,新旧政策更替,政策的修正、调整、充实、完善,以及政策法律化等,是政策发展变化的主要形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政策,正是遵循政策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按照小平同志设计的轨迹和方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越变越完善,越变越好,并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健康发展。

三、现实政策论

邓小平所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如何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政策,是其政策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按照政策所针对的社会领域及其所包含的社会内容,我们可以将邓小平关于现实政策的具体论述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政策

1.党的建设政策

“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有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建设。”[3](P169)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代表群众利益。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的建设政策还包括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等。

2.阶级及阶级斗争政策

在解放以后的“三十年中,我国的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已经大大加强,我国农民已经是有二十多年历史的集体农民。工农联盟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基础上更加巩固和发展。我国广大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3](P185~186)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3](P182)依然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3.民主法制建设政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是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今后也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3](P359)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法制,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我们不搬用西方的民主,而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4](P163)

4.政治体制改革政策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必须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个改革的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二是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第二个内容是权力要下放,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第三个内容是精简机构。”[4](P177)总之,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
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

5.统一战线政策

随着我们国家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它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3](P20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各民主党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重要政治力量。“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3](P187)

6.祖国统一政策

其核心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P58)整个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只是一个补充。我们坚持以“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4](P87)在主权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

7.国防和军事政策

“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3](P395)一定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努力使部队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一定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防现代化;一定要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一定要加强军政训练,进一步增强军队素质,努力提高现代化条件下诸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

8.外交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3](P417)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国家建立、发展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关系”。[4](P70)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4](P363)而且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

9.民族政策

我们的政策是,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4](P362)

(二)经济政策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社会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我们的根本路线,就是把工作重点转到建设上来,不受任何干扰,一心一意、坚定不移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P228)而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3](P250)

2.经济发展战略政策

“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4](P251)“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4](P9)“目标确定了,从何处着手呢?就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4](P117)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策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要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4](P364)

4.对内经济搞活政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确定了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的政策”。[4](P77)对内经济搞活,就是要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实行经济责任制。这项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果很见效。进而实行城市改革,这涉及工业、商业、服务业,还包括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也就是整个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5.对外经济开放政策

我们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开放。一个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我们吸收外资、引进技术等等主要从那里来。一个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还有一个是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4](P99)在对外开放中,我们要坚持平等互利原则,正确处理实行对外开放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东西的侵蚀。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几十年不变,一直要讲到底”。[4](P296)

6.非均衡发展政策

“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4](P155)例如,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实行经济特区政策,在大连、青岛等14个港口城市也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使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地发展”。[4](P111)

7.所有制政策

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形式。“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4](P91)“‘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4](P373)“吸收外资也好,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好,归根到底,是要更有力地发展生产力,加强公有制经济。”[4](P149)

8.分配政策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发展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必须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才能调动积极性”。[3](P351)要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必须同物质利益联系起来”。[3](P151)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就不会产生过大的贫富差距,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

9.农业政策

农业要“实行多种经营,因地制宜,该种粮食的地方种粮食,该种经济作物的地方种经济作物”。[4](P238)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4](P17)要大力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切实组织农业科学重点项目的攻关。“乡镇企业很重要,要发展,要提高。”[4](P355)农业要发展离不开工业的支援,要努力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合乎中国情况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10.工业政策

没有工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工业生产特别是出口产品的生产,中心是提高质量,把质量摆到第一位。”[4](P132)发展工业的根本措施是进行改革,而企业改革,主要是解决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要采取多种形式,把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政企分开,权力下放,建立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有条件的还要搞企业联合,组建企业集团。“我们的企业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或经理负责制。”[3](P137)

另外,在财政、税收、商业、外贸、物价、金融等方面,邓小平也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政策。例如,在治理通货膨胀、价格上涨问题上,他提出:“无论如何不能损害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不能使经济萎缩,要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4](P277)关于增加财政收入,他提出:“可以通过开放,增加就业,搞税收,利用地皮得点钱,带动发展各行各业,增加财政收入,获得益处。”[4](P297)

(三)文化政策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政策

“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4](P110)“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神产品,要坚决制止坏产品的生产、进口和流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宣传,也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宣传,一定要坚决反对。”[4](P145)还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厉打击那些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的恶劣行为,搞好我们的社会风气。

2.思想理论建设政策

思想理论战线范围很广,“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4](P40)我们既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又要加强领导,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始终“使马克思主义的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宣传,特别是在一切重大理论性、原则性问题上的正确观点,在思想界真正发挥主导作用”。[4](P46)“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4](P145)思想理论战线既要反右,也要防“左”。

3.文学艺术政策

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坚持“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3](P210)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清除文艺界的精神污染。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认识生活、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能力,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从而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

4.新闻出版政策

我们的报刊、广播、电视“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宣传党的领导、党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的威力,宣传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成就和无限前途,宣传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而奋斗是当代青年的最崇高的使命和荣誉。……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3](P255)

5.教育政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4](P35)教育要从小学抓起,一直抓到中学、大学。“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3](P40)要建立学位制度,搞技术和学术职称,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生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抓教育不行。“各级领导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4](P121)

6.科技政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3](P40)我们要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中国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科学研究机构的基本任务是出成果出人才,要出又多又好的科学技术成果,出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人才。“能不能把我国的科学技术尽快地搞上去,关键在于我们党是不是善于领导科学技术工作。”[3](P96)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倡学术交流,增加研究经费,加强人才培养,派人出国留学,努力向外国学习。

(四)社会政策

1.人口政策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多,并且普遍素质不高,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工作”,[3](P16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我国人口的80%是农民,“如果不解决这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问题,社会就不会是安定的。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和其他的经济活动,不能建立在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贫困的基础之上”。[4](P117)中国的社会稳定首先是农村的稳定,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首先要解决占总人口80%的农村人口问题。

2.共同富裕政策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4](P364)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P373~374)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发展起来、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落后地区的发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4](P166)

3.社会保障政策

我们要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工资和福利待遇要与企业效益挂钩,要在生产增长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增长。要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集体福利增加了多少”,[3](P150)作为衡量各条战线的各级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准。工会要努力保障工人的福利。“工会组织要督促和帮助企业行政和地方行政在可能的范围内,努力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居住条件、饮食条件和卫生条件,同时要在工人中间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助活动。”[3](P138)综上所述,邓小平政策思想是由政策一般论、政策过程论和现实政策论三个层次构成的,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一个内容完整、结构严谨的科学体系,并呈现出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式结构”的多维特征。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证明,邓小平政策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制定和执行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指导思想,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发展这一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2]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3]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5] 刘斌,王春福.政策科学研究(第1卷)[M].北京:人
民出版社, 2000.
[6] 陈振明.政策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2010-06-28 09:04:00 点击1877)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