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坚持《矛盾论》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者:沈东生    文章来源:  
 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秉承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法则,将其哲学思想在整个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进行实践、反思、创新和完善,形成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矛盾论》。《矛盾论》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指导我们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所揭示的思想方法,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矛盾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矛盾论》主要观点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是要善于分清事物发展的内外因。《矛盾论》告诫我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一九二七年中国大资产阶级战败了无产阶级,是通过中国无产阶级内部的(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机会主义而起作用的。当我们清算了这种机会主义的时候,中国革命就重新发展了。后来,中国革命又受到了敌人的严重的打击,是因为我们党内产生了冒险主义。当我们清算了这种冒险主义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又重新发展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同样,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任务的关键,也在于党的内部。

二是要敢于正视矛盾。《矛盾论》指出,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劳资之间,从两阶级发生的时候起,就是互相矛盾的,仅仅还没有激化而已。工农之间,即使在苏联的社会条件下,也有差异,它们的差异就是矛盾。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因此,毛泽东要求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学会这个方法,才能正确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并推断革命的将来。我们今天之所以面临如此众多而纷繁复杂的矛盾,主要是由于形势的新变化,同时与我们以往不能正确对待矛盾的态度和方法有关。所以,我们必须正视矛盾,不回避不掩盖矛盾,在矛盾斗争中不断发展完善,这同样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三是要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质的矛盾。《矛盾论》明确了解决不同质的矛盾的具体方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用民主革命的方法去解决;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矛盾,用民族革命战争的方法去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用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方法去解决;共产党内的矛盾,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去解决;社会和自然的矛盾,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去解决。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更需要区分不同质的矛盾,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四是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点。《矛盾论》把矛盾特殊性问题中的两种情形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指出,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呈现着复杂的情况。当帝国主义向这种国家举行侵略战争的时候,这种国家的内部各阶级,除开一些叛国分子以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时,帝国主义和这种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而这种国家内部各阶级的一切矛盾(包括封建制度和人民大众之间这个主要矛盾在内),便都暂时地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五是注意区分矛盾和对抗,促使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则因矛盾的性质不同而不相同。有些矛盾具有公开的对抗性,有些矛盾则不是这样。根据事物的具体发展,有些矛盾原来是非对抗性的,而发展成为对抗性的;也有些矛盾原来是对抗性的,而发展为非对抗性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有过这样的情形。正确区分矛盾和对抗,对我们当前治理腐败问题和大量的群体事件问题,有极其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执政党要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必须首先处理好政府和群众的矛盾、领导和群众的矛盾、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处理好这些矛盾的前提就是正确区分矛盾和对抗。

二、运用《矛盾论》的思想方法,正确对待和处理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矛盾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三个层次的矛盾,即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和具体矛盾。社会的基本矛盾必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与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在将社会矛盾区分为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同时必须认识到,无论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还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解决,都需要通过具体的社会矛盾的解决来体现。针对不同层次矛盾,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成为影响矛盾解决的主要方面,解决的出路就是改革。通过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我国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生产关系领域存在制约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因素。通过改革,解决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问题;通过改革,使多种所有制经济都得到迅速发展;通过改革,使多种要素参与分配,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通过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解决垄断行业存在市场化水平低和过高收入问题;等等。面对矛盾,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落后的社会生产与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集中体现在就业问题、群体事件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城乡间、地区间差距过大问题上。

和谐社会是人际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又可以归结为社会政治关系的和谐,因而和谐社会的本质在于人的政治生活和谐。人的政治生活和谐,必须首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当前人民内部矛盾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型的复杂体。横向有工人、农民与其他阶层之间的矛盾;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各地方之间、企业之间、群体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的内部矛盾,农民阶级的内部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经营者之间的矛盾。纵向有执政党、政府同人民之间的矛盾;领导者同群众之间的矛盾,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中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矛盾等。坚持《矛盾论》的基本观点,正确处理复杂矛盾,一定要抓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首先确定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确立人民内部主要矛盾,科学认识和着力解决这个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一一列举了人民内部矛盾的种种表现,特别指出,人民政府是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但同人民群众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也是人民内部的一个矛盾。毛泽东同志虽然没有明确人民内部主要矛盾,事实上,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共产党把领导与群众的矛盾作为人民内部主要矛盾,对其进行过直接探索并取得重大成果。

三、促进矛盾的积极转化,建立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   
  《矛盾论》告诉我们,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双方是通过斗争达到统一。所以,科学有效地处理矛盾,降低矛盾运行成本,应建立矛盾良性转化的长效机制。结合自组织理论研究成果,这个良性转化机制的重要特征应该是:通过保持一定差别的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各系统要素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使系统要素充分发展,形成相对合理的动态稳定的社会成员结构。这个动态稳定的合理结构就是,形成中等收入者为大多数的“橄榄型”社会成员结构系统。

(一)建立保持一定差距而又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形成合理的社会成员结构

社会成员是活生生的人,他首先面对的是解决生存的问题。要生存,就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生理需要的满足。从这个层面来看,和谐社会需要合理的利益分配,形成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机制。按照现代科学方法论的观点,社会系统的结构是一个“活”结构,它的维系与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和环境之间进行的各种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社会成员、社会行业之间、社会系统内部各社会单元之间、社会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换,即系统要素间的交换,就构成了特定社会的基本结构。

(二)预防和消除对抗性矛盾,形成系统内部的协同机制

“和谐”与“冲突”相对应,社会中最经常、最普遍的矛盾冲突是人际冲突。人际冲突的外在直观表现是行为的冲突,预防和化解矛盾对抗,是坚持《矛盾论》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按照现代科学方法论观点,预防和消除矛盾对抗,形成系统内部协同机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三)建立公平保障体系,形成预防矛盾、维系和谐的长效机制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实现和维护公平,不仅仅是财富分配问题,还涉及公民权利、社会地位、民主参与、自由平等、公共服务、司法公正等政治和社会内容,这些问题恰恰是和谐社会的主题。从心理层面看,公平感来自社会比较,人们习惯于将自身同其他人进行比较,不公平就会产生心理失衡,导致矛盾和冲突。所以,从长远和全局考虑,应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位置。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法律、制度和政策上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为此,要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完善信访体制和机制,让群众充分表达民情民意;要建立民主监督机制,在推行政务公开的同时,继续建立完善厂务公开、校务公开、村务公开、院务公开、所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将权力置于监督之下;要扩大政治参与,保证公民有合法的政治参与渠道和途径,使其政治愿望、经济诉求、社会权益都能通过合法的渠道传输给政府;要依法从严打击权力腐败,消除行业垄断,保证公民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在贯彻科学发展的前提下,正确地处理矛盾,建立妥善解决矛盾的长效机制,目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只有积极发现矛盾,主动解决矛盾,才能使社会达到相对和谐。这是《矛盾论》思想观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具体运用和阐发。坚持《矛盾论》,我们就不会因为当今社会存在种种矛盾而求全责备,也不会因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而丧失信心;我们就能够通过改革和发展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就能更好地协调各方面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和文章:
[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民出版社, 1975年版。
[3]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人民出版社, 1976年版。
[4]王伟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央党校学报, 2006 (3)
[5]贺善保《构建和谐社会应重视个体价值取向》,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6 (3)
[6]何敬文《科学认识当代中国人民内部主要矛盾——兼谈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学习与探索, 2006·1
(2010-04-14 14:06:00 点击1669)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