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马克思的个人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张凤莲    文章来源: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整个中国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诉求,在这种情况下,发掘马克思丰富的个人发展理论,全面、准确地理解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深入推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就成为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个人及个人发展的内在规定性

马克思认为个人是现实的个人,即在社会中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个人。人的发展包括人的个体发展、类发展两个层面。以往我们讲人的发展,大多是在类发展的意义上,而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凡谈到人的发展的地方,都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明确地把个人的发展作为人的发展理论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发展归结为“个人的发展”。

个人发展是个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类存在物和个体存在物的发展。一方面,每一个个体作为人的个别存在形式,都以特殊的形式蕴含着人的总体的本质特征,人的社会特性、类特性必须在个人那里得以展现和发展:“在这些个人中有类或人在发展,或者是这些个人发展了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85页)。在社会关系中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主要标志,因而,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每一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人,每个人都与他人不同,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唯一性、不可重复性和不可取代性,这是每个人得以存在的根据:“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3页)。因而,个性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核心内容,
离开马克思关于人的个性的论述,就无法理解马克思的个人发展理论。不论是在创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还是在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过程中,或是在构建自己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马克思都对“现实的个人”的个性及其发展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在马克思看来,有个性的个人是个人发展的理想状态,而有个性的个人就是全面发展的个人和自由的个人。全面发展的个人又称完整的个人,主要指人以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具体讲就是指个人的能力、品质、需求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充分的发展。对此,马克思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他们的社会关系作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也是服从于他们自己的共同的控制的———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108页)自由的个人主要是指自主发展的个人,具体讲就是指能自己支配、约束自己的自律性的个人;能自己支配自己的生活条件和活动的自主性的个人。自由的个人“能够实现自己的充分的、不再受限制的自主活动,这种自主活动就是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以及由此而来的才能总和的发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29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对个人自由发展的理想状态做了描述:在个人的独创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解着整个生产,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有个性的个人或者说全面、自由发展的个人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认为历史既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又是确立和实现“有个性的个人”的历史。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等著作中,马克思正是根据个性发展的不同状况,把个人发展分成相互联系、逐级进步的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人缺少个性,甚至可以说根本无个性。这时候的个人一方面完全依
附于自然,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另一方面又完全受制于社会共同体,不能作为独立的个人而存在和发展。第二阶段:人具有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性,个人发展呈现异化状态。在这一阶段,个人形成了与第一阶段相比较较为全面丰富的个人关系、个人能力体系和多样化的个人需求。但是,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建立在物或者资本、货币的基础上,由此导致的后果是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个人的发展呈现异化状态,类的发展以牺牲个人的发展为代价,个人的发展与类的发展呈现对立状态:在资本主义“这个直接处于人类社会实行自觉改造以前的历史时期,实际上只是用最大限度地浪费个人发展的办法,来保证和实现人类本身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05页)。第三阶段:人形成自由个性,个人获得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达到发展的理想状态,即个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486页),生成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二、个人发展的条件与途径

要达到全面自由发展的个人的理想目标,必须突破束缚个人发展的各种不利条件。马克思认为这些不利条件如下:
生产力欠发达  马克思指出:“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07页)个人不但在物质生产活动中诞生,而且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发展:“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
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7-68页)。社会生产力的不够发达是人的交往方式、观念、需求和能力发展的主要制约力量,是造成私有制和强制性分工的根源:“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同上,第68页)。

私有制对个人发展的危害在于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剥夺大部分个人发展的权利、机会和条件,使“人们的发展只能具有这样的形式:一些人靠另一些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一些人(少数)得到了发展的垄断权;而另一些人(多数)经常地为满足最迫切的需要而进行斗争,因而暂时(即在新的革命的生产力产生以前)失去了任何发展的可能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07页)。尤其是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物的关系对个人的统治、偶然性对个性的压抑,已具有最尖锐最普遍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15页)。

存在于私有制社会中的强制性分工使个人的一生只能束缚于一定的动作和一定的劳动工具之上,多种多样的生产志趣和生产才能受到强烈的压抑,从而丧失了自主性和目的性,成为某种局部劳动的自动工具。“分工使工人越来越片面化和从属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53页),使个人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变成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把工人贬低为机器的附属品,使工人受劳动的折磨,从而使劳动失去内容,并且随着科学作为独立的力量被并入劳动过程而使劳动过程的智力与工人相异化”。(《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2卷,第258-259页)异化  异化使私有制下劳动者的劳动成为人的个性展现和发展的否定性因素,把本来是人的生命活动积极展现的劳动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令人厌恶的、只是为了谋生才不得不从事的活动。个人
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生产活动与自主活动完全分裂,造成人的本质的“完全虚空”。“这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相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与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他相对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1-92页)。马克思认为,异化不仅剥夺了劳动者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而且也造成了资产阶级的异化和物化,导致人对自己的活动的主体性的否定,即人为物役,主体缺失,从而不能使个人自身的发展成为一种自然必然性。并不是所有的集体都能推动个人的发展,只有真实的集体才能对个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虚假的集体不但对人的发展不起积极作用,相反却成为个人发展的新的桎梏。这不仅因为它总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在过去的种种冒充的集体中,如在国家等等中,个人自由只是对那些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84页),而且还因为这种集体不是由真实的个人组成的,个人“只是由于他们还处在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下才隶属于这个集体;他们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阶级的成员处于这种社会关系中的”(同上)。

要做到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必须在突破束缚个人发展的各种不利条件的基础上,按照个人发展的理想目标,大力创造和发展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占有生产力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对生产工具的一定总和的占有,也就是个人本身的才能的一定总和的发挥。”(同上,第76页)意指个人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表征和条件。马克思进一步认为,只有占有生产力,促进生产力高度发达,个人才会把自主活动与物质生活统一起来,把劳动当作自我完善的根本手段,而不是仅仅作为谋生的需要;只有占有生产力,促进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才能提供丰富的产品和对象,个人才拥有充裕的可以自由支配的自由时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532页),自由时间是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只有占有生产力,促进生产力高度发达,才能消灭私有制和强制性分工:“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总和的占有,消灭着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76页);只有占有生产力,促进生产力高度发达,个人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其能力、观念、需求等的条件和机会:“在再生产的行为本身中,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494页)。

丰富和发展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95页)。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单个人显得比较片面,那正是因为他还没有造成自己丰富的社会关系。只有社会交往的扩大和社会关系的丰富,才能使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每一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建立真实的集体是为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允许并鼓励每个人做出自主选择和自由发展的社会形式:“它是个人的这样一种联合(自然是以当时已经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的),这种联合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同上,第85页)。只有在真实的集体中,个人才“能够实现自己的充分的、不再受限制的自主活动”(同上,第129页),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同上,第89页)。“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同上,第119页)。

从事真正自由的劳动  马克思提出了“共产主义制度下真正自由的劳动”的思想,认为只有在这种自由劳动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赋予自由劳动以多种意义:自由劳动并不是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者或唯心主义者想象的那样随心所欲:“这个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6-927页);自由劳动是自主劳动,是充分的、不再受限制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以及由此而来的才能总和的发挥,自主劳动“是同个人向完整的个人的发展以及一切自发性的消除相适应的。同样,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同过去的被迫交往转化为所有个人作为真正个人参加的交往,也是相互适应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77页);自由劳动是具有社会性和科学性的劳动,这种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基础上,“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的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18页)。发展教育  马克思把发展教育直接和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联系到一起,认为发展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0页)。“要改变—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同上,第195页)。发展教育可以消除由分工而造成的个人的畸形发展和萎缩,成为使身心免受摧残的“抗毒素”。当然,不是任何教育都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是任何教育都能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

三、马克思个人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马克思的个人发展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推动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和创新

个人发展理论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本来应有之义,对此,许多非马克思主义学者甚至都看得非常清楚,如德裔美籍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分析学家弗洛姆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中指出:“马克思主要关心的事情是使人作为个人得到解放,克服异化,恢复人使他自己与别人以及自然界密切联系的能力。”(弗洛姆,第23页)但是,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个人及其发展理论很长时间处于边缘化状态。这表现为:许多人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因而在历史唯物主义发展中强调人和个人的地位与作用就会陷入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个人往往被“英雄人物”所遮蔽,湮没在“人民群众”这个泛化的总体概念之中;把集体主义至上、社会至上作为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主要标志,一度片面强调集体利益,把集体变成凌驾于个人之上的抽象的神圣的东西,从而使个人成为缺乏个性、苍白无力的人,陷入马克思所批判的“虚假的集体”之中。

事实上,现实的个人既构成马克思个人发展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又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出发点和重要内容。马克思自始至终强调有生命的个人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在马克思看来,生产总是指一定社会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一切生产都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并借助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生产力是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的一种社会力量,个人生产力是指单个工人的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是指由单个人协作而产生的生产力:“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22页);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生产力和社会关系———这二者是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同方面”(同上,第219页);生产方式是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关系就是交往形式与个人的行动或活动的关系;“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1页);价值表现的是不同个人劳动的等同性,当不同个人劳动具有等同性时,即当不同个人劳动都是人类劳动力的支出或劳动时间的消耗,而作为彼此相同的劳动来发生关系的时候,这种社会关系才表现为价值,等等。由此可见,历史唯物主义的诸多范畴和原理,都以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为根基;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必须通过个人的活动和发展才能得到诠释与实现。

个人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宗旨和追求。历史唯物主义一贯坚持个人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单元,认为个人的发展解放是人类发展解放的前提条件;如果个人得不到发展和解放,整个人类的发展和解放就是不可能的,因而使每个人都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和解放,使每个人都成为未来美好社会的真正主体,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重要表征,是马克思主义者为之奋斗的宗旨和目标。19世纪末,意大利社会民主党人致信恩格斯,请他为即将出版的《新时代》周刊题词,以表示未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恩格斯回信道:“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列一段话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189页)

由上述分析可知,马克思是非常重视个人及其发展的,只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后来传播中,由于各种原因,个人及其发展问题才被忽视和边缘化。因而,恢复马克思的个人及其发展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应有地位,全面建构马克思主义的个人发展理论,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念的科学内涵,在现实中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可以说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期发展的重要生长点。正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卢卡契所指出的,“把人的改造看成马克思主义的中心任务将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崭新阶段”(《卢卡契谈话录》,第49页)。

2.有利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

第一,马克思的个人发展理论是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指南。围绕着个人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实际上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即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的个体发展与人的整体发展之间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对这两个问题的合理科学的解决无疑是基于马克思的个人发展理论。

首先,关于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马克思反复强调,每一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价值目标和追求,共产主义的目标是解放人,实现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共产主义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高度统一,是每个个人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直接统一的社会。个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个人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在社会发展的评价问题上,要在坚持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统一的基础上,以价值尺度为最高尺度。因为就社会发展总的方向来看,两种评价尺度是一致的,但是,人的价值尺度是历史尺度的内在根据。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是一个历史过程,坚持两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正是基于这一点,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使个人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朝着有利于个人的方向健康发展。这显然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个人发展理论中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思想。

其次,关于人的个体发展与人的整体发展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强调人的个体发展与人的整体发展之间的一致性,强调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基础和条件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而科学发展观要求把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发展,解决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乡人们的共同发展和富裕,让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社会每一个人,让社会每一个成员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保证社会每一个人都获得同样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环境,这在实际上是强调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以社会每一个人为本,力求在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协调人的个体发展与整体发展之间的矛盾,力争达到人的个体发展与整体发展的和谐一致。第二,马克思的个人发展理论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劳分配、人民当家作主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社会关系的根本性变革,使个人本身的价值和尊严获得了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保障,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和无限广阔的前景。当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通向全面自由发展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但以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为主要特征的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会使有些人只从经济层面即主要从GDP来看待发展问题,见物不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物化意识导致某些人精神家园失落,导致腐败现象滋生,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泛起。在这种情况下,要促进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离不开马克思所强调指出的个人发展的主要途径,而这些促进个人发展的途径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所要求的条件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弗洛姆, 1989年:《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上海人民出版社。
《卢卡契谈话录》, 1991年,湖南文艺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57年、1960年、1964年、1971年、1972年、1973年、1974年、1975年、1979年、1980年,人民出 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5年,人民出版社。
(2010-06-02 09:26:00 点击2934)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