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罗莎·卢森堡与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
作者:何萍    文章来源:  
罗莎·卢森堡是加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其所有的争议都源于她对马克思思想的批评和修改。加世纪初,罗莎·卢森堡因批评和修改马克思思想而遭到各方面的批评,尽管批评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在把罗莎·卢森堡视为马克思的对立面、视为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一点上则是共同的。然而,大半个世纪之后,经过“苏东事变”、全球资本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重建国际资本主义体系的时代。罗莎·卢森堡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预言、对资本积累环境中东西方国家关系的论述、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解等思想,都呈现出时代的价值,成为人们思考当今人类历史发展问题最重要的思想资源。这时,人们转而肯定罗莎·卢森堡,认为,她对马克思思想的批评和修改,是对马克思思想富有创新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革新。罗莎·卢森堡在20世纪前后期所遭遇的如此不同的历史命运,固然与20世纪的历史变迁息息相关,但是,在理论的深层上,还是有一个如何看待罗莎·卢森堡与马克思思想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个间题不仅关系到我们对罗莎·卢森堡思想的总体评价,而且也关系到对马克思思想、对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这就使得罗莎·卢森堡与马克思的关系成为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中至为关键的课题。

罗莎·卢森堡与马克思思想之间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学、人类学、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较为具体的学科中,呈现出来的是两者之间的差别,而在哲学中,呈现出来的则是两者在历史辩证法上深刻的一致性。对于辩证法,马克思突出强调它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在《资本论》的《第二版跋》中,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正是在坚持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的道路上,马克思走进了人类历史的研究领域,并以历史辩证法扬弃了黑格尔的抽象概念辩证法。同样,罗莎·卢森堡也是在阐释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道路上,走进了对帝国主义时代经济和政治的研究领域,并由此而创新了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罗莎·卢森堡曾经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革命性意义作了一个经典的概括:“这一学说完全是历史性的,它的效用在时间上仅仅是有限的。这一学说是彻底辩证的,它自身包含着自己灭亡的确凿无疑的萌芽。罗莎·卢森堡的这一概括是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而言的,而她自己的全部理论创造则是在实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这种彻底辩证和革命性的意义中走上了马克思思想的创新之路。因此,对于罗莎·卢森堡与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的一致性,我们只能从方法论的意义上来理解,而在内容和思维方式上,两者却是根本不同的。

“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者基于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曾经给马克思主义哲学下过不同的定义:拉布里奥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义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拉法格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义为“经济决定论,’;普列汉诺夫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义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与这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不同,罗莎·卢森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义为“历史辩证法”,并以总体性的范式对马克思的辩证法作了新的解读。

在罗莎·卢森堡看来,马克思辩证法的本质就是最全面的历史观点。她在《我们的导师的遗著》中指出:“马克思的思想作品之所以具有这种不寻常的作用,不仅是他本人的天才,而且也因为他始终按他所论述的一切问题之间的最重要的辩证关系,从最全面的历史观点去阐明它们。”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罗莎·卢森堡进一步从哲学与经济、历史等学科的内在联系上,说明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所带来的人类思想史的总体性变革:“自从马克思使工人阶级的历史观在哲学、历史和经济领域中发生作用以后,资产阶级在这些领域中的研究工作就中断了。经典意义上的自然哲学终结了,资产阶级历史哲学终结了,科学的国民经济学终结了。”阁(陷’由此出发,罗莎·卢森堡从总体性上理解马克思的“最全面的历史观点”,把马克思的辩证法定义为总体辩证法。对于马克思的总体辩证法,她着重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马克思的总体辩证法是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构成的总体。罗莎·卢森堡强调马克思总体辩证法这一方面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当时人们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和社会主义学说方面肢解马克思辩证法的观点。在对伯恩斯坦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批判中,罗莎·卢森堡从哲学的总体性上阐发了马克思的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结构关系:“马克思有一把有魔力的钥匙,这把钥匙使他揭开了一切资本主义现象最深奥的秘密,使他能够轻易地解决了连斯密和李嘉图这样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大师都没有料到其存在的问题,但是,这把钥匙是什么呢?这不是别的,就是把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当作一个历史现象来理解,并且不仅是往后看,像古典经济学在最好的情况下也懂得的那样,而且还往前看,不仅看到自然经济的过去,尤其看到社会主义的未来。马克思的价值学说、货币分析、资本理论以至他的整个经济学说体系的秘密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渡性,它的崩溃,因而也就是一一一这不过是另一面-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正是因为而且仅仅是因为马克思一开始就以社会主义者的立场,也就是用历史的观点去观察资本主义经济,所以他才能够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象形文字,正是因为他把社会主义的立场作为对资产阶级社会进行科学分析的出发点,他反过来才能科学地论证社会主义。”在这里,罗莎·卢森堡把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看作马克思历史辩
证法的三个有机要素:哲学是历史辩证法的历史观点和方法,贯通于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中,亦是连接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纽带;政治经济学是历史辩证法的历史起点和基本内容,位于历史辩证法的现实层面;科学社会主义是历史辩证法用于观察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理论视野,位于历史辩证法的理想层面。由于这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不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体系,而是既具有现实性和客观必然性,又具有理想性和批判性的总体性理论,是面向未来的哲学。罗莎·卢森堡把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这种结构关系概括为:“通过客观的必然性进行历史的论证,通过经济分析进行科学的论证。”这种结构表明,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是思维和存在、现实和理想、理论和方法的总体。

其二,马克思的总体辩证法是一种历史主义的方法,具有非体系化和批判性特征。罗莎·卢森堡强调马克思总体辩证法这一方面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当时人们对马克思思想所持的“过时论”和“经岁寸真理论”的观点,论证马克思哲学的非体系化和批判性的特征。“过时论”和“绝对真理论”是当时对待马克思思想的两种截然对立的态度,“过时论”把马克思思想看作过时的理论,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理论和方法的现代价值,如伯恩斯坦的观点;“绝对真理论”把马克思思想看作一成不变的“真理”体系,将它禁锢在旧有的理论框架中,否定了马克思思想的创造和发展。罗莎·卢森堡指出,这两种态度对于坚持马克思的理论来说,是同样有害的:“那种为了在思想上‘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而小心翼翼唯恐偏离马克思思想方法的态度,在某些情况下对于思维劳动来说,可能是和另一极端,即正是为了不顾一切地证明‘自己思想的独立性’而拼命设法完全摆脱马克思思想方法的态度是同样有害的。”[2]‘阶)与这两种态度不同,罗莎·卢森堡以历史主义的态度看待马克思的思想。一方面,她从理论上阐发了马克思思想的非体系化特征,强调马克思总体性辩证法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无限开放的理论。在批评那些教条地对待马克思思想的观点时,她反复强调:“只是在经济领域内才谈得上马克思创立了一个或多或少完整的理论体系。相反,他的理论中最有价值的唯物主义的辩证的历史观却只表现为一种研究方法、一些天才的指导思想,它们使人有可能展望一个崭新的世界,开辟独立活动的无限远景,激励我们的思想大胆地飞进尚未研究的领域。”[zJ(附》马克思总体辩证法的非体系化特征,还表现在他的理论中所包含的那些超时代的内容,即作为代表未来社会前景的无产阶级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罗莎·卢森堡指出:“马克思的创造作为科学成就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整体,它也已经超越了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直接需要,尽管它是为这一斗争而创造的。无论就他对资产阶级经济的详尽而完整的分析来说,还是就他的历史研究方法及其无限的应用范围来说,马克思的贡献都大大超出了实际阶级斗争的直接需要。”[z]《哪)相比之下,那些固守马克思思想的理论还远远没有达到马克思思想的水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停滞状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研究当下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以此发掘马克思思想中那些依然被“束之高阁”的“无与伦比的精神文化的工具”[z1(喻,。其实,无论是作为方法,还是作为超时代的理论,都同时是马克思总体辩证法的批判性表征。作为方法的批判性,既是针对体系化的哲学,又是针对哲学的教条化的;作为超时代理论的批判性,是针对现存的资本主义体系的。罗莎·卢森堡以方法和理论的超时代性论证马克思总体辩证法的非体系化与批判性特征,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植根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之中;另一方面又在理论上打开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空间,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罗莎·卢森堡把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贯彻到她的理论创造中去,发现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马克思思想中不完整的内容,并由此而开展马克思理论的创新。这样,罗莎·卢森堡就通过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非体系化和批判性的论证走上了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创新之路,并以其理论创新实践了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彻底性。彭沙寸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创新而言,罗莎·卢森堡的贡献绝不止于发展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人类学和政治哲学中的具体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她创造了能够有力地解释帝国主义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的独特的思维框架。与马克思的思维框架相比,罗莎·卢森堡思维框架的独特性在于:(l)在对资本主义的世界发展的考察中,引人了空间概念,从而建构了当今世界历史的二元结构。马克思考察资本主义世界发展运用的是时间概念,他把非资本主义到资本主义,再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描述为一个历时性的过程。罗莎·卢森堡认为,马克思的这种考察只局限于资本主义内部系统,是根本不能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因为资本主义的世界发展在现阶段上必须面对非资本主义的存在。为此,罗莎·卢森堡在对资本主义的历时性考察中引人了空间概念,把世界历史看作是由资本主义和非资本主义构成的结构性整体,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是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相互作用、不断构造,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进到共产主义形态的过程。正是由于引人了空间概念,罗莎·卢森堡才能在政治经济学、人类学、政治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领域的研究中展示出与马克思理论的差别。(2)在思维与存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揭示了两者之间的价值联系,从而创造了价值的思维向度。马克思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发展是当时的哲学家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于是,马克思立足于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揭示了思维与存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理性的、技术的联系,由此而确立了理性的思维向度。

与马克思不同,罗莎·卢森堡处于资本主义走向垄断的时代,资本主义生存的历史环境和上层建筑、意识的能动性是这一时期哲学家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求得解决这些问题,罗莎·卢森堡转向了对人的生存价值的思考,揭示了思维与存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价值联系,从而确立了价值的思维向度。从理性思维到价值思维,罗莎·卢森堡不仅更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由宏观规律向微观文化的转向。

由于上述两个特点,罗莎·卢森堡创立了一种新的哲学传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思维方式上,都超越了她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卢卡奇就是沿着罗莎·卢森堡的总体性的思维路向,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传统。自卢卡奇之后,西方学者并没有因此而忽视罗莎·卢森堡思想的研究,而是不断地返回罗莎·卢森堡,从她的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和社会主义理论中汲取有用的思想资源,不仅汲取罗莎·卢森堡思想中那些对我们今天依然有价值的观点,而且运用她所创立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当代世界历史问题,创造新的理论。这就使罗莎·卢森堡成为了加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和当代各种社会思潮中的重要一环。正是在新的哲学传统的创造上,在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的连接上,罗莎·卢森堡可以被定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罗莎·卢森堡与马克思历史辩证法之间的关系启示我们,应当重新思考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回到马克思”的引导下,我国学术界普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持否定态度。这种态度或多或少地包含了把马克思思想教条化、凝固化的倾向。然而,罗莎·卢森堡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阐释和创新却向我们揭示了这一真理:作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思想家,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其时代和民族的限制,因此,任何思想家所创造的思想都必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马克思的哲学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不断地扬弃马克思哲学的局限性中发展起来的,这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十分复杂的历史联系。这种复杂的历史联系表明,马克思哲学是不可能还原的,任何对马克思哲学的评价都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对马克思哲学的发展。既然如此,那么,以马克思哲学否定或轻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变得既不合逻辑,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2010-06-02 09:26:00 点击1522)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