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如何正确看待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亟待正视的问题
作者:曾枝盛    文章来源:  
  自苏联东欧剧变之后,国际上掀起一股否定列宁主义的思潮。这股思潮认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之所以失败,是列宁主义带来的结果。其逻辑是:列宁主义产生了斯大林主义,而斯大林主义则带来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直接崩溃。正是在这种逻辑支配下,国外一些学者不分就里,不仅把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妖魔化,而且也把列宁和列宁主义侏儒化。在这股否定列宁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国外不少共产党组织或出于跟风,或出于策略的需要,纷纷在自己的党章上删除了“列宁主义”字眼,不再提“以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话语。受上述思潮的影响,我国的思想理论界也出现同样的思想苗头。最明显公开的言论是,“毛泽东说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是错误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列宁主义。”这种言论包含着如下几层意思:第一,列宁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第二,到粉碎“四人帮”为止,中国几十年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贯彻的是列宁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第三,列宁主义不仅造成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崩溃,而且也给中国社会主义带来严重损失。

上述认识是错误的,至少是糊涂的,我们必须彻底加以澄清和清理,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和伟大成果,才能正确认识列宁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和巨大贡献。

列宁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是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而是更生动更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对于这个结论,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怀疑。

我们考察一下列宁主义的起源及其发展。从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始,正式诞生了列宁主义。因为在这次会议中,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与以马尔托夫等人为首的孟什维克就组织问题发生了激烈的论战,最终赞同列宁观点的布尔什维克占了上风,这就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也恰恰在这时,孟什维克在贬义上把列宁路线的观点称做“列宁主义”。1924年,斯大林在斯维尔德洛夫大学演讲中正面使用了“列宁主义”这个概念,并给它做了如下的论述:“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确切些说,列宁主义一般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1]2两年之后,斯大林在他的批判季诺维也夫的小册子《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中,重申“列宁主义”的定义,并且认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恢复,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实际情况中的应用。”[2]1201924年6月中至7月初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第一次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名词。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这个概念。最初是一个名为阿多拉茨基的学者使用了这个概念,他把唯物主义辩证法解释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1937年,在著名的《联共(布)党史》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章中,阐述“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时,谈到“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党”。从此,“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概念广泛使用和流传开来。

应当说,斯大林对列宁主义的基本规定没有原则错误,它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列宁主义的确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概,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农民占绝大多数、经济落后的国家里,发动无产阶级起来革命,最终取得无产阶级的历史性胜利。这既是列宁主义的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列宁主义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们的宗旨完全一致。第一,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宗旨都是为了全世界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解放,为了摆脱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第二,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对于旧秩序、旧世界都主张坚决的革命,主张推翻旧世界,才能建立新世界。第三,列宁主义完全赞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主张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世界观。第四,列宁主义完全赞同马克思主义奠基人所规划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蓝图,主张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由此可见,虽然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二者的名称不一致,但实质却是一致的。

指导中国革命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20世纪末,整个世界出现了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列宁缔造的曾经叱咤一时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短短的时间内解体,追随它的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也都相继遭到失败,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以上事件是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也是最引人思考的事件。在众多的言论中,有一种否定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由列宁主义所指导的观点特别有害。这种观点认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列宁主义”。因而认为,中国28年的大革命和2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是由列宁主义所指导,个中没有马克思主义,正因为如此,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

持上述观点的人是缺乏唯物史观的。我们知道,从党的第一个党章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承认自己是共产国际的成员,并承认共产国际的组织纲领,宣布自己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和人压迫人的现象,并宣布自己的最高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些都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宗旨是一致的。1945年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明确宣告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七大”党章总纲明确地写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它在现阶段为实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制度而奋斗,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批判地接收中国的与外国的历史遗产,反对任何唯心主义的或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党员义务”中规定:“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觉悟程度和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

“七大”之后,除“八大”的党章总纲规定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之外,“九大”至“十一大”的党章均规定党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或行动指南。“十二大”开始又重新使用“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十五大”的党章在“毛泽东思想”之后加上了“邓小平理论”,“十六大”党章在“邓小平理论”之后又加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从上面党的指导思想史的简要回顾中,我们可以确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十五大”以后,加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一个整体,是历史发展的一整条链条,它可以总称为“马克思主义”,但在历史的具体化中,即在历史时空的具体化中又可以分别称做“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概念。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体系,在不同的时空,它可以结合实际产生出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内容,但其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的服务对象却是相同的。

正因为如此, 19世纪西欧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但那里并未产生出社会主义国家。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毛泽东以十月革命为榜样,把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使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胜利。邓小平同志依据新的时代条件和历史实际,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形成了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党的第三代领导人,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新的形势下,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由此可见,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通过列宁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实现。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旗帜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

综上所述,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始终没有离开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怎能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关系呢?怎能说列宁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呢?认为“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列宁主义”的说法至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

20世纪末社会主义的挫折不是列宁主义造成的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激烈动荡,紧跟着苏联也发生解体和剧变。一个由列宁主义所缔造的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人们有许多的猜测和分析,其中认为列宁发动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机不成熟,因而是错误的。并由此认为,列宁主义造就了斯大林主义,苏联的失败是斯大林主义的失败,从而也是列宁主义的失败。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的:一是否定了十月革命的伟大功绩和伟大实践;一是把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等同并完全否定斯大林主义和列宁主义;一是把20世纪社会主义的失败完全归责于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虽然是在资本主义还没达到成熟的俄国发生,但是,无产阶级革命也并没教条地要求一定要在资本主义成熟到某种程度的时候才能进行。列宁之所以发动十月革命,完全是依据他个人对历史时势的正确把握,准确地抓住帝国主义薄弱的链条,领导人民夺得了无产阶级的政权,使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使20世纪成为光辉的社会主义世纪,谁能说这不是历史的辉煌呢?

20世纪末,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失败,这是不是列宁主义的失败呢?我们认为不是的。首先,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的剧变之冰,非一日之寒。我们认为第一层冰是赫鲁晓夫背叛了革命,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很多人认为,苏联的解体是因为斯大林的政策造成的。斯大林在世时实行的政策,尤其30年代的高压政策对苏联的解体造成了一定的原因,但这不是决定性的原因,更何况这仅仅是一个远因。真正的原因,还是赫鲁晓夫“20大”的反斯大林秘密报告开始的。本来,斯大林在30年代所犯的错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已经得到赎罪。战后,斯大林的威信已经上升到最高的程度。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一下子把斯大林的威望降到最低点。更为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否定斯大林个人的问题,而且是把整个苏联、苏联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也都否定了。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从此走上一条没有明确方向的道路。赫鲁晓夫之后的历届苏共领导人执行的实际上仍然是一条“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路线”,执行这样一条路线势必带来失败。

其次,第二层冰是戈尔巴乔夫实行了自由民主的“新思维”。就是在“完善社会主义”的幌子下,提出“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多元化”的纲领,并提出实现“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革命性改革”。为此,戈尔巴乔夫号召“摧毁、打碎、炸毁、粉碎”十月革命以后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体制,以及斯大林的意识形态及其有关的一切东西。“人道、民主、自由”这就是“新思维”的核心思想。“新思维”造成苏联的政治体制的迷误、取消苏联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造成苏联国家解体的三大恶果。

再次,第三层冰是一系列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失败。无论是苏联还是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战后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各种经济改革。例如,苏联在1965年就实行过经济改革,名为“计划工作和经济刺激新体制”。按照此次改革的精神,克服国家对经济统得过多、过死的问题,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发挥企业经营的积极性。但这一改革一拖再拖,进展缓慢,没有取得什么成效。1979年7月,苏联又通过《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经济机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作用》的决议,但由于苏联层层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使这样的决议成了一纸空文。

到了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也鼓吹“经济改革”。戈氏的改革精神与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改革精神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实现管理的全面民主化和公开化原则”、“主张加强民主管理和社会主义自治”的内容。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也不断实行过经济改革,例如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匈牙利的“新经济体制”、保加利亚的“经济组织自治”、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机制改革”等等。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均未取得显著的成效,致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缓慢、劳动力开工不足、劳动积极性不高,以及物资短缺、日常生活消费品匮乏,一般人民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而官僚阶层却享有特权,过着优裕的生活。久而久之,造成政府官员与人民群众相脱离甚至对立,从而造成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基础。

当然,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剧变尚有其他许多原因,例如,政治上的原因、和平演变的原因、执政党的原因等等,在此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从上述的论述中,我们看到, 20世纪末社会主义国家遭受挫折的原因不是列宁主义,恰恰相反,正是由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丢弃了列宁主义,丢弃了马克思主义,从而造成了国破党亡的悲剧。因为从苏共“20大”赫鲁晓夫反斯大林开始,实际上就动摇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的地位。到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更是用“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来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根本上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背叛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所以,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并不是列宁主义造成的,更不是马克思主义造成的。

我们的结论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列宁主义是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由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列宁主义对于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更具直接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说,列宁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更直接的指导性和催化性的作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的最根本沉痛的教训,就是放弃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指导作用,我们应永远记住这个教训。

参考文献:
[1]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1.
(2010-05-24 14:36:00 点击1270)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