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民主党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作者:董礼胜    文章来源:  
    社会党国际是由主张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和组织组成的国际政治联合体,是一个松散的国际政党联盟,各成员党在推行自己的政策方面是自治的和独立的,该国际的决议对它们来说并无强制性,其领导机构也不是各国社会党的中心,而只是作为一个交换情报和经验、协调各党的行动、表明各社会党共同立场的组织。因此,虽然各党都以“社会民主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但是社会党国际内部以及各党内的具体政治倾向和政策各有不同。社会党国际的正式成员党、咨询成员党,观察员党、兄弟组织和联系组织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正式成员党,有发言权、表决权,需缴纳会费;咨询党,有发言权并缴纳会费;观察员党,可出席、观察正式会议,需缴纳会费;兄弟组织,有发言权和表决权;联系组织,有发言权。

    社会民主主义反映和代表了各国社会党及社会党国际在解决社会矛盾问题的基本主张上、在处理政治问题的基本观点上、在基本理论的出发点和方法论上诸方面的共同之处,被奉为各国社会党思想体系和目标模式的统称。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各党自身发展成熟程度的不同,以及各党领导人和活动家们主观因素的不同,各党对问题看法的着眼点、侧重点和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等因之都有所不同。

 一、社会党国际和社会民主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各国社会民主党及其国际性组织——社会党国际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看法和态度大致可分为下述几种情况。

    社会民主党人的第一种态度是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全面抛弃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完全断绝,甚至宣称社会民主党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例如,英国工党强调,英国的社会主义不是来源于马克思,而是来源于穆勒、韦伯、肖伯纳和英国国教的社会主义,声称要继承工联主义和费边主义的理论。

    社会民主党人的第二种态度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相并列的一种学说,只承认马克思主义适用于社会民主党历史上的一个阶段,或者是只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理论中的某些部分或某些观点。例如,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哥德斯堡纲领》宣称,民主社会主义根于“基督教伦理学、人道主义、康德古典哲学”,从而“告别”了马克思主义。直到26年之后的1985年,在《前进》周刊上发表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新原则纲领草案初稿中才又加进了“马克思主义”。一位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家详尽地阐述道:“基督教关于人性的说教及其伦理要求,法国大革命所宣布的人权,康德的伦理和哲学思想,黑格尔的辩证法,历史哲学,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罗莎·卢森堡的自发论以及对布尔什维主义的批判,舒马赫的自由社会主义,还有布洛克、阿登纳、科拉科夫斯基、拉斯基等人提出的最新理论——所有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民主社会主义博采各家而又相互协调的出生证,它们一起构成了这个独一无二的伦理信条。”

    社会民主党人的第三种态度是歪曲、纂改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而将马克思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混为一谈。与各国社会民主党不同,社会党国际表示它没有抛弃马克思主义,甚至还声称自己是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的“正统”继承者。先后担任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和社会党国际主席的勃兰特就表达了这种观点。1970年,在纪念恩格斯诞辰150周年时,他说:“我们大家都是站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肩膀上的。”1983年,他又指出,必须否定和抛弃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分析、马克思的有关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而代之以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观念,必须抛弃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因为它至今仍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地下革命的密谋传统联系在一起,等等。

    不难看出,社会党国际及其领导人的上述表白并不表明他们仍然信奉马克思主义。勃兰特在1977年说得更明白:“民主社会主义从马克思主义那里继承的是自由的社会主义。”而所谓自由的社会主义就是被社会民主党人抛弃了革命精神、抽掉了革命内容的非科学的社会主义。苏东剧变后,西方社会民主党更是坚定地崇信伦理社会主义,表示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决裂。

二、社会党国际和社会民主党对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态度

    (一)对待资本主义

    社会党国际承认资本主义制度有很多弊病,主张以和平的、改良的手段使资本主义演变为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使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了”,“无法避免灾难性的危机和大批失业”,“产生了社会的不安定与贫富之间明显的对立”。它谴责资本主义“凭借帝国主义的扩张和对殖民地的剥削,使国家间和民族间的冲突更加剧烈”。

    同时,社会党国际也承认资本主义在过去一二百年中实行了许多积极的变革,如推行福利国家制度,承认政府在经济和社会计划方面的责任,增加选民特别是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的影响。这些措施使资本主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幻想曲”,产生了“将无止境的增长的田园诗”。经济的这种增长将在各国国内和各国之间不断提供公平正义。所以社会党国际认为,可以通过改良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进行医治,如刺激经济发展,重新分配就业机会、收入和财富,调整发展中国家与先进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在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上做一些改良。

    (二)对待社会主义

    1951年,社会党国际在其成立宣言——《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亦称《法兰克福宣言》)——中宣称:“社会党人的奋斗目标,是以民主方法建立一个自由的新社会”,“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福利国家”,强调“没有自由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只有通过民主才能完成,而民主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才能充分实现”。

    民主社会主义所主张的政治民主主要表现为:走民主的议会道路;坚持多党制的立场。

    民主社会主义所谓经济民主表现为,一是要实行国有化和部分国有化。《法兰克福宣言》指出:“社会主义谋求一种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在那些制度内,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利润的利益。”要达到这一目的,“生产必须是为全体人民的利益而计划的”,需要对经济做有效的民主管制。可以由国家的有关机构决定公共所有制的范围,把现有的私有企业国有化,创立新的公共企业或生产合作社。二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及其组织对生产、销售、分配等过程的决策产生影响,与资方共享决定权。《法兰克福宣言》提出:“工会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组织是民主社会的要素,决不可让它们堕落成为中央官僚机构的工具,或成为一个僵硬的组合体系。这些经济组织,在没有侵犯国会的宪法的权限内,应使其参与拟订一般经济政策。”所有公民应通过他们的组织或个人的自愿,参与生产的过程,以阻止公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官僚资本主义发展。


三、英国工党对待工会态度的变化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党和工会的矛盾从未彻底消除过,而且日趋紧张;虽不至于分道扬镳,但也可以说是矛盾重重。工党政府在立法、决策上如不考虑工会的利益,工会则以罢工作为回敬,甚至把工党政府整垮。这种情况在60年代之后的英国屡见不鲜。
    关于工党和工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工党的角度来说,工党是一个寻求掌握政权的党,通盘考虑国人的意志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因此,无法满足工会的一切要求。同时,英国社会结构、阶级结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中间阶层占就业人数的比例越来越高,工人阶级内部以熟练工人、技术工人和服务性行业工人为主体的白领工人大大增多,国民观念日益倾向于中间。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会的政治作用。如果仅仅依靠工会的支持,那么工党就没有希望重新上台执政。从工会的角度来说,既然是他们出钱出人支持工党上台,那么要求工党政府在决策中优先考虑他们的利益则是理所当然的。工会领袖乔治·伍德科克说:“工党的头等大事是捞选票,我们关心的则是挣工资。”因此,当“捞选票”与“挣工资”没有冲突时,工党和工会就可以团结起来;当二者发生冲突时,矛盾就会出现乃至激化,工党和工会之间的疏离是不可避免的。1983年,英国职工大会总书记默里曾公开宣称,“工会既不是保守党的,也不是工党的”,这无异于公开地和工党“脱离关系,划清界限”。

    英国工党在1997年重新上台,距前一次1974年大选获胜,在野了18年,创下了西方世界主要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在野时间最长的记录。自1979年下台后,它一直卧薪尝胆,企图东山再起。以争取选民作为主要取向,英国工党在自身理论、政策和组织上都进行了不断调整,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工党在新形象的重塑中,开始有意拉大与工会的距离,疏远与工会的关系。
    布莱尔在公开场合也多次界定工党与工会之间关系的准则。1995年9月12日,在英国职工大会年会上,布莱尔毫不客气地向工会代表说,工党的决定,工会可以进行说服,但决定权必须由工党来掌握,工党要管理整个国家,不允许某个既得利益集团在内部支配它。在疏远与工会关系的同时,工党还着手限制工会的权力。1981年以后,工党领袖由三个选举团在年会上分别选举产生。表决权的分配是:议会工党选举团占30%,选区工党选举团占30%,工会和其他团体选举团占40%。这种制度对工会是较为有利的。金诺克上台以后,提出了“一人一票”的选举及表决方法。史密斯接任后,通过了实行这一办法的决议。布莱尔正式实行这一办法。按照这一办法,选举表决仍分议会工党选举团、选区工党选举团、工会和其他团体选举团三部分,但每个选举团各占1/3的表决权。这样一来,就削弱了工会领袖集团在工党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布莱尔还大造舆论说,如果工党在下一届大选中获胜,它将不打算废除保守党执政期间旨在束缚工会的劳动法规和政策,而且,工党政府只给工会公平机遇而不是任何特权。在实际活动中,工党也没有对1995年工会组织的铁路罢工给予任何支持。工党如此明确地把工会抛在一边,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 四、社会民主党回归社会民主主义

    针对在20世纪90年代初面临的困境,社会民主党的对策之一,也同它的先前对手一样—
—改名换姓,即放弃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概念,将其指导思想重新改称为社会民主主义。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家托马斯·迈尔在1991年出版《民主社会主义导论》(1980年初版)的修订增补版时,把书名改作了《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导论》B11,并在书的末尾特意解释道:在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中,从一开始就有三个具有同等价值的名称被用来说明同一件事,即Sozialdemokratie(社会民主主义)、Demokrati
scher Sozialismus(民主的社会主义)和Soziale Demokratie(社会的民主主义),并且民主的社会主义就是社会的民主主义。

    苏东剧变以后,欧美各国右翼政治家、理论家和传媒竭力宣扬资本主义已取得最后胜利、社会主义已彻底失败的谬论。他们不仅攻击共产党,而且也攻击社会党。“历史已经终结”和“社会民主主义世纪已经结束”的说法一时甚嚣尘上。社会党方面尽管过去和现在都强调民主社会主义和苏联东欧国家的“现实社会主义”有根本区别,但在这样强大的攻势下也感到很被动。继两德合并前的东德社会民主党1990年2月在其基本纲领中表示“宁愿使用‘社会民主主义’这一概念”后,奥地利社会党在经过酝酿讨论,于同年6月决定改称“社会民主党”。

    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一部分人主张,面对当时的困难局面,应以进攻的姿态捍卫民主社会主义概念,要使公众认识到现实社会主义的崩溃绝没有使民主社会主义丧失信誉,而是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垮台已使“社会主义”大大丧失信誉,如果继续使用“民主社会主义”概念,它所造成的误解会超过它对人们的启发,因此坚持旧的名称是没有好处的。但这一争论达到一定程度即告结束。1994年,该党基本价值委员会发表了题为《社会主义——关于处理一个概念的困难》,介绍了争论双方的观点,却回避了对这些观点的是非判断。而实际情况是,此后社会党的文件和涉及社会党的论文和著作中,社会民主主义一词又逐步取代了民主社会主义一词。

 五、社会民主党提出新“第三条道路

    新“第三条道路”就是欧洲社会民主党为把自己与其历史上的老左派和新右派区别开来,标明自己的理论实践创新而量身定做的“新装”。从政治定位来看,它要走一条介于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和自由资本主义之间的道路。而1951年社会党国际成立时宣称,社会民主主义要走一条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共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在从左至右排列的政治光谱上
,新“第三条道路”要比半个世纪前的“第三条道路”更偏右一些。它提出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标明自己的新左派身份和第三条道路创新思想,使自己与老左翼和右翼明确区别开来;二是重构左翼政党的选民基础,实现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突破原来的选民基础,扩大支持者的范围,并且要与其他政治力量特别是中间派求大同存小异,争取更广泛的支持,以确立自己在政治生活中的新的中心地位;三是寻找解决社会经济诸问题的“全面方案”。它认为,倡导国家干预、福利制度的社会民主主义与推崇市场和个人本位的新自由主义都过于狭隘片面,都无法给今天的西方世界提供一个全面解决问题的清单,因此,必须突破这两种思路和模式,找到新的出路。在新“第三条道路”看来,目前资本主义面临的不单纯是经济增长问题,而是更广泛、更深刻的问题。因此,新“第三条道路”所要做的就是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等诸多领域入手,幻想找到一个全面医治的方案。

    不容忽视的是,近三年来,欧洲政治又逐渐向右转,尤其是极右政党组织声势上升。1999年,以海德尔为首的极右翼政党——奥地利自由党在选举中获得较多选票,同保守的奥地利人民党组成联合政府,遭到欧盟其他成员国的一致抵制和制裁。2001年,意大利右翼政党在大选中击败左翼政党,同极右翼政党联合执政,引起欧洲政坛的不安。同年,丹麦右翼政党人民党也取得了较大胜利,一跃成为该国的第三大党。2002年3月,葡萄牙右翼政党在大选中击败了执政的左翼政党。5月,荷兰右翼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击败执政的工党,成为第一大党,极右翼的荷兰生存党跃居第二位。6月,在法国议会选举中,右翼政党取得多数,结束左右共治的局面。面对这一新的挑战,欧洲各国的社会党将如何应对,值得人们继续关注。

作者:董礼胜,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北京市,100732)
(2003-10-09 09:46:00 点击1585)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