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房宁:中国政体改革呈现出哪些特点
作者:房宁    文章来源:  
房宁:中国政体改革呈现出哪些特点

房宁

2009年10月12日08:42 来源:《北京日报》


  谈到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政治发展的成就,尤其是谈到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与经济体制改革不协调;有的说政治体制改革还没破题;有的说中国根本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只有经济体制改革。那么,怎样看待中国政治发展的成就呢?

  我们有并正经历着政治体制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了基本的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等一系列国家制度,这些制度建设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改革开放后,我们在坚持这些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政治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我们有并正经历着政治体制改革。1978年前后到1982年,政治体制改革实际上是先行,它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启动的一个必要逻辑前提;1982年以后,政治体制改革配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需要,政治体制随之不断地调整。

  以问题推动制度完善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大特点

  那么,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呈现出哪些特点?我认为,最大特点就是以问题推动制度。纵观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制度的变迁往往和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政治制度本身就是在实践当中不断地通过解决一些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等等,逐渐地规范化,成为一种制度或者法律的。一种矛盾、一个事件、一个问题的解决,第一次是先例,第二次是惯例,第三次是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针对问题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来讲更稳妥。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增强民主与科学,我们做了很多具体的事,包括发展基层民主等。而且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搞试点研究,经过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推广。例如现在在四川的雅安、浙江的台州等地,就在试行党代会常任制。通过试点,用实践来检验制度是否有生命力,这对人民、对国家是负责任的做法。

  那么是不是说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全是实验的,而完全没有了一个总体的构想?当然不是。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该走自己的路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第一,有一个总的原则,就是我们不能走极端,这一点应该说现在也逐渐成为了社会的共识。第二,中国应该走自己的路。中国为什么要走自己的路?并非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就非得要走自己的路;而是说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找到切实可行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就是“三统一”的民主模式: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所谓人民当家作主,就是要给人民以自由,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这当然要通过法律来实现。所以党的领导要维持一个平衡,让社会通过一个核心来运转,而不是片面地通过各个社会阶层、利益群体的博弈来实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取得这么大成绩?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人力空间。保障人民权利实际上成为了一种预期,调动了社会积极性,进而形成了市场优势。而另外一方面,中国实行了集中制。我们现在的民主政治是参与式、协商式、监督式的,围绕着一个政治核心。这样,它可以比较好地集中国家的利益、发展的利益,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国家发展过程中一以贯之的惯例,形成了长期的发展战略。所以中国社会相对来讲比较稳定。

  就我们目前的发展阶段来说,我认为实行扩大参与、推进协商、加强监督的民主政治模式是比较合理的。为什么中国不能搞西方式的民主呢?西方式的民主抽象地来讲是要解决权力跟权利的关系问题;具体来说,它的制度安排是竞争性的民主。竞争性的民主在中国社会里实行会有问题,“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中国跟西方不一样,西方社会发达、富裕、共识较多,运行比较良好、稳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既是“发展黄金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社会关系变动不一,矛盾多。而上层建筑里面的竞争性选举确实有扩大矛盾的趋势,因为竞争性选举要强调代表性,而代表性要强调区域性,有时纯粹是由于政治立场和政治需要而加大了社会利益的分歧,强化了甚至扭曲了权利意识和利益观念。当然,肯定权利是好的、必须的,但当它过了头就会带来负面作用,尤其在社会极其动荡的时候,权利意识特别强的话会加剧社会的混乱。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要坚决实行,坚持走自己的路,保障民主权利,使社会各阶层各得其所,使我们的政治稳定、社会发展。稳定很重要,它是发展的前提。怎么改?应该多听听老百姓的话,多听听基层干部的话。第一,让弱势群体有机会说话;第二,当官的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所长、研究员)
(2009-10-12 00:00:00 点击867)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