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怎样正确理解“民族主义”和“民族精神”
作者:丰子义    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 2009年05月18日09:57
怎样正确理解“民族主义”和“民族精神”

丰子义

2009年05月18日09:57 来源:《北京日报》


  在关于全球化和民族精神的讨论中,民族主义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目前讨论中主要有这样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是用全球主义来拒斥民族主义,认为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民族主义已经过时,即使塑造民族精神,也不能过多强调民族主义;另一种是用民族主义来对抗全球主义,认为全球化无论怎么发展,也不能取代民族主义,离开了民族主义就很难有民族精神。这就涉及如何看待全球化条件下民族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如何看待民族主义的问题。

  民族主义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很难作出唯一的解释

  在当代语境中,民族主义至少有这样几种基本涵义:一是作为强烈民族意识的民族主义,即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表现出来的认同、归属等强烈情感和持久意识,它充分反映了本民族的社会心理;二是作为社会思潮的民族主义,即在特定历史时期出于维护本民族利益的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政治诉求和社会潮流,它在不同时期往往有不同的焦点和兴奋点;三是作为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即为谋求民族权益而在处理民族问题和对外关系上形成的一套行动准则和价值观念,它往往成为一个民族对待民族问题和国际问题的重要战略和策略思想。尽管对民族主义有多种理解和解释,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它一向被看成是维护民族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精神黏合剂和社会力量。

  马克思在阐述“世界历史”思想时,对民族主义有其独特的看法

  马克思对民族主义是从“世界历史”的视野予以审视的。在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世界主义”成为一种理论时髦,许多学者和思想家都高谈阔论“世界主义”,但他们所讲的“世界主义”不过是“日耳曼民族主义”的翻版。马克思对狭隘民族主义持强烈的批判态度。他是从真正的世界主义立场上来看待民族主义问题的,并把各国具体事务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看作是内在一致的。“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他们的全部价值仅仅在于:每个民族都为其他民族完成了人类从中经历了自己发展的一个主要的使命(主要的方面)。”因此,马克思并不是一般地批判世界主义和民族主义,他所批判的世界主义是虚假的世界主义,所批判的民族主义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这里,世界主义和民族主义显然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地统一在一起的。讲世界性时不要忘了民族性,讲民族性时也不要排斥世界性,这就是考察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基本方法论。

  列宁是怎样看待民族主义的

  继马克思之后,列宁对民族主义有较多的研究。列宁视野中的民族主义,与我们今天所讲的民族主义不尽相同。

  对于民族主义,列宁不是从一般意义上去理解的,而主要是从特定的意义上来看待的。在列宁看来,民族主义始终是和资产阶级联系在一起的。所谓民族主义,就其基本意义而言,是资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即煽动、驱使人民排斥、歧视以致压迫、掠夺其他民族,借以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谋取资产阶级的利益。需要指出的是,列宁虽然明确反对这种民族主义,但又不是笼统地无原则地反对和抵制民族主义,而是对民族主义给以具体的分析和评价。

  首先,列宁指出:“必须把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把大民族的民族主义和小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不能把所有的民族主义混为一谈。为此,必须在原则上划清这样的界限:“在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反对压迫民族这一点上,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加以支持,而且比任何人都更坚决,因为我们反对压迫是最大胆最彻底的。当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极力主张自己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时,我们就要反对。我们反对压迫民族的特权和暴力,同时丝毫也不纵容被压迫民族谋求特权。”这就是说,应当支持的是进步的民族主义,反对的是反动的民族主义。

  其次,应当注意鉴别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良莠成分,并对其积极因素予以充分肯定和支持。针对卢森堡醉心于反对波兰民族主义而忘记了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观点,列宁中肯地指出:“每个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都有反对压迫的一般民族主义内容,而我们无条件支持的正是这种内容,同时要严格地区分出谋求本民族特殊地位的趋向,反对波兰资产者压迫犹太人的趋向,等等。”在这里,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应当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谈得一清二楚。

  因此,不能简单说列宁全盘否定民族主义。当然,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主义已经有了新的内涵,不完全等于列宁所讲的民族主义,因而不能简单套用和照搬列宁关于民族主义的一些提法和结论,应当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加以新的理解和阐释。

  我们决不回避民族主义,但我们所要坚持的是健康的、进步的民族主义

  既然民族主义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可以代表不同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倾向,因而很难抽象地肯定或否定民族主义,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具体分析。

  目前,民族主义有时被区分为极端的民族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进步的民族主义;也有时被归结为病态的民族主义和健康的民族主义。这样一来,对民族主义就不能作单一化的理解,应当加以辩证分析。也就是说,我们决不回避民族主义,但我们所要坚持的是健康的、进步的民族主义。

  就民族精神建设而言,必须正确对待民族主义并恰当处理好与民族主义的关系。民族精神主要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它是民族文化精神的升华和凝结;而民族主义则是一种融民族情感、民族思想和民族运动于一体的社会思潮和行动准则。在二者关系上,一方面,民族主义渗透着民族精神;另一方面,民族主义运动又是民族精神展示的舞台。由于民族主义常常是一把双刃剑,因而积极的、健康的民族主义可以振兴一个民族,消极的、病态的民族主义则会葬送一个民族。这样,在民族精神建设问题上,不能无原则地强调民族主义,应当坚持和发展有利于民族进步和人类进步的民族主义。

  正确处理民族精神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对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非常重要

  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西方一些人对中国提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深感不安,认为中国在大搞民族主义;一些“全球主义”者也极力主张“民族国家”的观念应当放弃。全球化的发展是否要排斥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和民族国家的振兴是否会阻碍全球化?只要不持偏见,这样的问题是不难理解和回答的。

  从现象上看,全球化确实在经济、文化上使得国家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有赖于世界的整体发展。但是,这一现象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民族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民族精神的存在也不合时宜了。就以民族国家来说,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而言,维护民族国家的界限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利益,比之超越这一界限更为重要,因为他们的经济实力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那样的水平。与之相应,民族国家的观念也不能抛弃。由于国家间的界限没有消失,这些界限和差异就必然会在一定条件下激发出强烈的民族国家意识。在利益差别明显存在的情况下,要急于取消民族国家的界限,反对民族精神的倡导,事实上是不可能、不现实的。现在我们倡导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决不是要搞什么极端民族主义,更不是要称霸世界,而是要自信、自立、自强起来,加快自己的发展进程,争取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这与西方一些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当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冲破狭隘的民族视野。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快速而健康的发展,不能游离于世界之外,必须适应全球化的潮流。民族精神的发展也是如此。这就要求以开放的心态和行动来对待本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发展。为此,必须克服那种与全球化潮流不相适应的狭隘民族主义观念。这种观念似乎将本国利益与价值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实际上并不能有效地维护和发展本国的利益与价值,它限制了人们的视野,放弃了合理因素的吸取,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所以,在全球化条件下,应当树立一种合理的、开放式的民族主义观念,因为只有这样的观念,才能既适应全球化的潮流,又有助于本国民族精神的塑造,(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2009-05-18 00:00:00 点击1327)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