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转型期部分县委书记执政心态:恐被网络妖魔化
作者:刘健 林嵬 周立权    文章来源:  
网络政治:县官恐被妖魔化——发展转型期部分县委书记的执政心态之二

  网上论坛、博客、微博等方兴未艾,网络正以独特而强大的方式,成为畅通民意平台、完善民主监督载体、约束干部执政行为的舆论场。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监测数据表明,在当前矛盾凸显期,位于执政一线的县委书记,正成为网络事件曝光的“主角”。县委书记们这样形容他们在网络时代的处境:现实社会中强势,网络社会中弱势。(《半月谈内部版》2011年第2期)


县委书记,正成为网络事件曝光的“主角”

  网络“大字报”让县委书记“不会说、不敢说、不想说”

  近年来,重庆“彭水诗案”、江西“宜黄拆迁事件”、河南“灵宝跨省追捕”等事件,由于引起了网络的高度关注,一些相关责任人受到查处。于是,网民在网上欢呼“我们胜利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傅大中说,在网络实现畅通民意的作用之外,有一种现象值得警醒: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个人利益,伪造网络事件,制造谣言,向政府施压,特别是向身处矛盾焦点的县级政府施压。

  从2009年10月底到2010年8月,发生在重庆比较典型的16个网络事件中,涉及县委书记的就达10件。其标题触目惊心:“现代官场现形记”“农民派出所身亡”“农妇被政府保安踢出”“县长秘书坠楼”等等。许多县委书记表示:“我们欢迎网络这种民主渠道的出现,但如果缺乏完善的法规引导,那么这个民主渠道就会异化为网络‘大字报’,网民想攻击谁就攻击谁,想怎么攻击就怎么攻击。”

  半月谈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恶意攻击县委书记的帖子,其首帖出现时间,往往出现在提拔干部、工程发包等重大敏感事项之前。2010年,网上出现了一个声称湖南某县委书记买官卖官丑陋嘴脸的帖子,帖子称这位县委书记:“一直致力于把全县干部诱导到买官卖官上……在他的极力鼓动和操纵下,全县官场不论是谁,只要袋中钱足,只要筹得到钱,都能搞到官当,全县官场陷入一场又一场无序的、无休无止的竞买之中。”

  湖南省纪委和组织部门马上介入调查,发现帖子内容都是造谣。虽然通过技术手段查出了发帖人,但发帖者意识到错误后,也只是道歉。湖南一位县委书记说,这件事组织上虽有定论,但在网上辩不清。在网络时代,县委书记成了经常被无端聚焦的群体。“我们原先对网络不以为然,现在却不知所措。”

  “网络的虚拟隐蔽性极强,面对突然泼至的‘污水’,许多县委书记不知怎么说,更不知如何澄清。”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付诚说,由于屡屡应对失误,或自身作为失当,政府官员屡尝“苦果”,从最初的强硬做派——删帖、追捕、打压等,逐渐变得“不会说、不敢说、不想说”,成为弱势群体。

面对网络必修课,“县官”准备不足

  网络的强势冲击对“县官”们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河南一位县委书记说,如今网络对基层的某些事情并不是善意引导,而是生怕事小,甚至同当事人串通进行炒作。该县一个三轮车主违章,执法人员对其进行教育,他心脏病突发死亡。车主的女儿说是被警察打死的,在网上大肆炒作。“我们提出解剖,死者家属不同意。网上不停地攻击,没有办法,我们只好组成联合调查组,把尸体挖出来,最后鉴定是发病死亡。”

  “政府越是肯定的,网络上就越否定。说实在话,我时刻担心被网络盯上。”一位县委书记说,我们以事实真相为基础,捍卫政府权威和信用,却总是被骂,变成了人身攻击甚至人肉搜索;而信口雌黄者却成为网络英雄。

  傅大中说:“网络没有底线的攻击,如不加以规范和引导,会严重冲击政府执政的公信力。”

  采访中,许多县委书记向半月谈记者表露了他们对网络监督不适应、不欢迎的心态。许多县委书记显然没有做好学习应对的准备。

  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波认为:“网络为社会搭建了一个平等开放的对话空间。在网络媒体和网民的共同参与下,舆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元、多样。这些都要求县委书记调整执政心态,跟上社会发展步伐,迎接时代挑战。”

  重庆市巫溪县曾发生一起“农民派出所内身亡”的事件,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巫溪县在县委书记的领导下,在第一时间启动舆论引导应急预案,成立事件调查工作组。农民死后第二天,派出所所长以涉嫌职务犯罪被立案侦查,并被刑事拘留,两名干警以涉嫌违纪被调查。对事件的快速回应和有力处置,成为疏导网络高涨舆论的“减压阀”。

  而曾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重庆“彭水诗案”,则是县委书记不懂得善用网络而引发的事件。吉林省东丰县县委书记王福有说:“正反的案例,时刻都在给我们敲响警钟。面对网络突发事件,如果应对不当,网络就会成为社会矛盾的‘放大器’。”

“菜鸟”如何炼成高手

  周波和付诚等专家建议,在对县委书记的培训中,应强化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学习内容。善用网络,需把握三个基本原则,即“主动出击、积极引领、赢得民心”。

  一是在热点事件中应主动出击,谨慎回应,莫失声。周波说,在危机应对中,如缺乏敏感性和判断力,则可能因为干预、介入不当或迟缓,使小事情演化成大事件。第一时间发布最为关键,如果还守着“黄金24小时”原则,必然会陷入被动。

  从信息发布的内容来看,动态发布优于“说出全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只是积极应对的第一步,之后还要关注整个事件和事态的发展,随时发布新的消息。发布要统一口径,体现唯一性。如果消息发布政出多门,就会导致互相、前后矛盾,影响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

  二是遇到复杂事情要积极引导,定性时机不宜过早,更不要太迟,定性结论要由上级来通报。付诚认为,对一些复杂网络事件,回应的时机和方式都很重要。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研究表明,每个网络舆情热点议题平均存活时间为16.8天,75%的重大新闻事件在报道的第二至第四天,网络的关注度最大。“应抓住这些规律,及时介入回应,复杂事件不宜过早下结论,但更不能失语时间过长,否则容易引发媒体的围攻。”付诚说。

  重庆梁平县曾有一个叫方孝友的网民,实名举报县委书记“欺上瞒下、贪赃枉法10宗罪”,在当地社会和广大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由于县委书记无权来澄清,重庆市纪委、组织部立即介入调查,结果证明举报不实,随后及时宣布了结果,并与举报人进行了沟通,取得了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

  三是平时要利用好网络,赢得民心,为执政服务。吉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田毅鹏指出,县委书记应与网民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为赢得民心,官员与网民交流必须以理服人,不居高临下、以权压人。要熟悉网络的话语方式和特点,不要官话套话连篇,必须坦率真诚。”

  “湖南省的一些县委书记已充分意识到了网络的重要性。在一些县,网络已成为县委书记执政的‘助推器’。衡东县探索尝试通过网络推选干部,让百姓通过网络决定县里重大事项,赢得了民心,巩固了执政基础。”湖南商学院副院长王明高说。

网络环境须全面净化,网络政治要突破盲区

  众多专家指出,善用网络虽有一些可循的方式供借鉴,但当前网络“仇官”“仇富”现象非常严重,我国尚未健全网络管理法律法规,网络政治存在众多“盲区”。有关部门应加快网络法律法规建设,全面净化网络环境,不断培植县委书记的网络执政能力。

  应实行首发负责制。周波建议,如今网上发帖者的责任小、成本低,但是政府在追究网上恶意行为的成本很大。在立法时,应探索一些规则性的东西,可实行首发信息的人必须负法律责任。一方面维护其合法的发言权,同时规范其理性发声。

  应建立上级澄清机制。在网络事件出现时,特别是针对县委书记的攻击,县委书记自己澄清一般是没有说服力的。上级有关部门应尽快查明事件真相,向社会公布公正的处理意见。如果帖子与事实不符,一定要澄清,还干部清白。

  应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权,不断提高网络环境下县委书记的维权能力。王明高说,网络监督让县委书记不能无所忌惮地违规办事,但难免有诬告造谣中伤。县委书记应学会在网络舆论的强力监督下权为民所用,同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进行正当维权。

(半月谈记者 刘健 林嵬 周立权)

(2011-02-11 00:00:00 点击1200)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