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上压下顶”:走近困惑的县委书记们
作者:    文章来源:  
  在我国干部队伍中,有2800多个县(市、区)委书记,他们不到全国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总数的1%,但却处于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近期,记者深入广东、浙江、江西等东中西部10多个省区市调研,与50多位县委书记倾心交谈。

  身心疲惫盼理解

  河南一位县委书记给记者画了一幅“双三角形对顶图”,显示他所理解的县委书记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一个倒置的大三角形压着一个正放的小三角形,形成倒压对顶之势。他说,上面倒置的大三角形就像县以上的各级权力机构,下面正放的一个小三角形就是县级政权机构,县委书记恰恰处两个三角形尖儿上。上级层层压担子、派任务,最终都落在县一级,但县里资源有限、回旋余地有限。把这个图倒过来,立时变成上小下大,又恰似县级政权和群众的关系,一方面新时期群众期望值高、诉求多;另一方面,县级权力机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县委书记处于两个三角形的“上压下顶”之中,困扰多、困惑大。

  一些县委书记梳理出他们的四大困扰。一是很大精力用在协调沟通各种关系上,每年参加会议、应付检查指导的时间就占1/3,难以深入到基层研究问题。有些县委书记戏称自己是“三陪”书记:整天陪着上级领导检查工作、陪着汇报工作、陪着喝酒吃饭。二是有些部门权力化、权力利益化。一些国家部委制定政策,以“责任下压”为取向,喜好出台禁令搞“一刀切”,而服务基层、“解难解结”的内容往往很少。三是网络舆论压力大。一些县委书记反映,一些网络媒体对基层问题的报道不是引导型,而是放大型。有时为平息舆论,板子只能打在基层干部身上。四是应对突发事件压力大。出现突发性事件和安全事故,矛盾都聚焦到县委书记身上,要求勇于承担风险,靠前指挥,不允许有丝毫顾虑与退缩。

  “多”和“累”是记者一路与县委书记们交谈时听到的最频繁词汇。县委书记责任大,事无巨细都要亲自管,发展、稳定、民生、安全,“一个都不能少”。既要上级满意,又要群众满意。“五加二、白加黑”成了县委书记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风险高发缺监督

  采访中,无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县委书记普遍认为,实现科学发展是他们面临的头号难题。一些县委书记说,以前GDP上去了“一俊遮百丑”;现在既要“金饭碗”,又要“绿饭碗”,既要保增速、又要减排放,左右为难。

  “稳定是第一责任”。一些县委书记反映,信访维稳是最大“心病”。随着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诉求的利益性、参与的群体性、成因的复杂性、方式的偏激性日渐突出,加之网络舆论压力越来越大,“上访变上网”,信访维稳压力骤增。

  现在,部分县委书记中流行着“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搞定就是稳定,妥协就是和谐”的顺口溜。由于怕触及矛盾,也有些县委书记任期内不敢调整干部,以免把自己置于火山口上。

  一位市委书记分析说,有些贪官胆子大,就是在当县委书记时养成的毛病。有的县委书记一味追求集权,导致权力失衡。而监督方面却是“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弱、下级监督太难”,与县委书记权力对应、对等的监督制约体系有待完善。

发展误区当警惕

  据调研了解,无论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都是当地县委书记压力最大的事情。但由于各地发展阶段不同,压力也不尽相同:东南沿海基本处于县级财政不断壮大、“招商选资”局面,中部地区则倾心于上项目、引客商,而欠发达地区仍在“盲目选资”寻找出路。

  面对GDP考核压力,各地都在千方百计加快发展脚步,但许多地方都依靠招商引资和上项目拉动经济,发展模式趋同。对此,多位县委书记建议要鼓励多路径发展。

  多位县委书记建议,促进发展的政策须差异化对待,要考虑政策对不同地区的效果。出台同一个政策,对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或快的地区适合,但对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就不一定适合。

  由于政策限制和资源约束力,有的地方还不惜冒着被批评、处分甚至免职的风险“踩红线”“打擦边球”。中部的一个县委书记说,“现在发展县域经济很难,上面限制政策又这么多,只能逼得大家‘玩魔方’。有些事情不踩点红线根本搞不成。”西部边陲的一位县委书记说:“为了加快发展脚步,我宁愿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中央党校党建部有关专家认为,以经济指标为主的考核对县委书记的影响很大,经济上不去就要被诫勉谈话、末位淘汰、在分配资源和资金上就有差别。因此,要想让县委书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调整现行的评价考核体系,淡化GDP指标,将生态效益、百姓幸福指数和未来潜绩纳入考核体系。

(2010-12-24 00:00:00 点击1133)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