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文章
熊晓琳: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优越性和生命力
作者:熊晓琳    文章来源:  
熊晓琳: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优越性和生命力


2009年07月03日16:1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7月3日电 (记者 谢磊)7月3日上午,由中宣部理论局主办的“深入解答六个‘为什么’”网上座谈会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举行。教育部社科司司长杨光、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占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陈先达、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熊晓琳等五位专家学者做客人民网“七一社区·理论论坛”。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熊晓琳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性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我们的政党制度安排是历史的选择,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实践证明多党政治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从现实上看,我们这个政党制度安排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熊晓琳谈到,我们在理解一种制度的时候一定不能脱离现实,要结合本国的历史和现实来考虑具体的情况,这样我们得出的结论才可能是有意义的。所以主持人刚才的问题我觉得是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来回答。我们先从历史方面来看,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我们的政党制度安排是历史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以一起来回顾一下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并不是没有搞过多党制,比如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一度效仿西方,实行议会制和多党政治,一时间政党最多达到300多个,最终多党制没有带来政治上的亲民、国泰民安,反而是党派争斗闹剧连连,比如说操控5000大洋一票的贿选,比如说黎元洪曾经在9个政党里挂职。最后导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新中国成立前,有一些主张走第三条多数的人,他还仍然想实行西方的多党制,但是为了实行专制独裁的统治的国民党,粉碎了他们的梦想。在1948年,在解放战争将要取得绝对性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个一的口号,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积极响应。各民主党派都表示,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我们的政党制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从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出来,实践证明多党政治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我们可以说中国政党制度的安排,是各民主党派以及全国人民共同做出的正确的历史选择,这是我们从历史上看的。

  从现实上看,如果从现实来看我们这个政党制度安排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两个鲜明的特色,第一个特色,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个特色,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不是搞一党制,在这里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什么呢?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民主党派通过各种形式参政议政,这样的政党制度应该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个优越性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这一制度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因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够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现有的政治体制,广开言路、广求良策,拓宽了民主渠道,能够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和各阶层的利益,从最大限度上保证了人民民主的实现。第二,体现在这一制度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强调的是执政党和参政党民主协商、求同存异、合作发展,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整合力。这样就从根本上消除了政党争夺造成的证据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有利于维护政治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第三,这一制度有利于执政党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在这一制度之下,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各民主党派通过各种形式参政议政,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都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四,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在这个制度之下通过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对执政党的监督,能够避免一党专制缺少监督而导致的种种弊端,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执政党的建设。我们从现实来看,这样一个政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符合我们需要的。所以我们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2009-07-03 00:00:00 点击124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