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聚焦
新时代国家治理需要更好把握时度效

作者:龙国贻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16日 时间:2021-03-21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实践中发展进步并取得重大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一系列战略谋划和重大部署,推动我国国家治理不断开辟新境界、展现新气象。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复杂形势,我国国家治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固根基、扬优势、强弱项、补短板上聚焦发力,取得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成果,国家治理的显著成就赢得了国内外广泛赞誉。世界各国抗疫的实际情况,充分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新时代国家治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以贯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继承优良传统中继往开来,坚持在把握时度效上着力,树立时度效导向,体现时度效要求,不断完善新时代国家治理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论,使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牢牢把握“时” 

 

新时代国家治理要更加注重从“时”上着力,加强对大局大势的分析研判,善于捕捉时机,把握工作节奏,做到因时、应时、顺时,不错时、不延时、不误时,更好把握战略战术上的主动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指导性,全面提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和驾驭复杂环境的水平。 

 

要敏于时势。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蓝图,要充分考量形势条件的变化影响,要全面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新时代国家治理必须遵循党中央战略判断和大政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时与势,科学辨析危与机,敏于并长于根据形势条件的发展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于变化中保持定力,在挑战中因时应变,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格局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气度,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要善抓时机。“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对于新时代国家治理,时机既是稍纵即逝的窗口期,也是应对处置的关节点,需要审时度势、谋定后动、精准发力。要不断总结积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有益经验,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国家治理中的风险点、挑战点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完善将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纳入分析研判范畴的有效机制,用好稍纵即逝的窗口期,卡准当机立断的黄金时间,培养应对小概率事件的大概率思维,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形成抓先机、抢先手、赢先发的自觉,不断提升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 

 

要把握节奏。节奏对于超大规模国家治理尤为重要,只有注重各方面政策和工作的节奏,区分轻重缓急,把握松紧快慢,该鼓点分明时就要紧锣密鼓、快马加鞭,该浅吟低唱时就需要轻拢慢捻、徐抹缓挑,切不可搞大呼隆、一哄而上,亦不可不管不顾、一味抢跑。只有各方面都能够咬准音符、把好节奏,协调一致、同频共振,才能奏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华美乐章。 

 
 
 

更好体现“度” 

 

新时代国家治理要更加注重从“度”上着力,在坚持好继承好治国理政的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更加善用辩证思维和系统观念,以绣花功夫的精巧技艺和工笔绘画的细密手法,拿捏好国家治理的尺度、分寸、火候,坚持用力得法、运筹得当,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要体现精度。国家治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贵在精准、重在精准、难在精准,对所涉及的任何工作、各个步骤、每一环节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和任务,需要以系统论的科学方法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精心把握、精细操作,精确作业、精准发力,而不能抱有差不多、大概其的侥幸想法,也不能有松松气、歇歇脚的懈怠心理。因此,有必要将“精准思维”上升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作方法论,使之成为贯穿新时代国家治理的一条红线,确保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要体现适度。当今世界各国治理水平的比拼,不仅要看综合实力,还要看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不仅要看能否集中力量办大事,还要看能否做小事、做细事、做好事。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谁能用集约的力量、恰当的方法、适宜的途径,办成干好所必须要做的事情。这就要在科学把握新时代国家治理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更大程度激发市场和社会的内生活力,更加有效地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积极作用,坚持综合施策、稳慎推进,做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使我们的决策和工作更加顺乎民意、符合实际、科学合理。 

 

要体现韧度。国家治理的韧度如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的一大指标。正是在大国博弈和全球抗疫中,我国国家治理的韧性、韧劲、韧度都得到了充分彰显。越是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越是应对不可预知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越要发挥好我国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运用好我国国家治理的广阔回旋空间和高度承压能力,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坚忍不拔的意志、抗压耐磨的本领,战胜一切可能遇到的风险挑战,克服一切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 

 

愈加注重“效” 

 

新时代国家治理要更加注重在“效”上着力,着眼大局、着眼未来、着眼长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凡事多从真效上想问题、多从实效上做文章、多在长效上下功夫,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广泛凝聚奋斗新时代、共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要注重真效。国家治理是一门严谨周密的科学,需要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作风。新时代国家治理不仅要算大账还要算小账,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政治账,不仅要看目标和动机还要看效果和反馈,不仅要关注利益攸关方还要关注社会反响和舆论反应。这就需要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领域和各环节中去谋划去实施,进一步加强对投入产出的成本核算和综合考量,注重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的统一,切实提升国家治理的质量和效益。 

 

要注重实效。国家治理落地见效如何,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接续奋斗,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进,多让反映广大群众真实心声的“满意度”评价发挥作用,多办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事情。 

 

要注重长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根植于中华大地,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群众拥护,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循序渐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必将随着时代进步而成熟完善、全面发展、阔步前进。要在对新时代国家治理进行系统集成、科学总结的基础上,及时将之转化为制度规范和长效机制,并纳入法治化轨道,形成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制度成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随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以及我国中长期发展作出战略擘画,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然吹响,新时代国家治理必将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迎来更加美好的光明前景。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