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聚焦
“曲青山:从党的旗帜、历史、擘画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等

文章来源:《红旗文稿》2019/16 时间:2019-09-11

曲青山:从党的旗帜、历史、擘画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从党的旗帜看,从党的指导思想看,从党的行动指南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也是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着特殊的思想理论优势,再加上先进的阶级基础、广大的群众基础,就能够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始终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和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敢于做、能够做其他政党和政治力量做不了、做不到的事,敢于战胜强大的敌人,勇于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干成了大事,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伟业。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这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重要维度。党的历史充分地表明,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中国的老百姓,都是为了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不变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如何擘画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蓝图,这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又一维度。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政治定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持续奋斗,不懈奋斗,永远奋斗。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实现党的十九大宏伟蓝图的根本思想保证和政治保障。初心使命在,根基就在,民心就在,灵魂就在,精神就在。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19年第7期)

韩庆祥:中国怎样实现强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里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蕴含着实现强起来的历史必然性,即历史的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辟了一个实现强起来的新时代。其历史使命,就是在富起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所思考的问题,总体上是关于“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使大国成为强国”历史方位中所呈现出来的根本问题,其治国理政的实践,也是为了完成这一历史方位所提出的历史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逻辑上自然应确立实现强起来的基本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讲的“五个是”,实质上就是从五个方面所确立的实现强起来的基本目标,即理论逻辑。强起来的实践逻辑,需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行动指南的指导下,从指导思想、基本方略、战略安排、具体行动和奋斗姿态五个方面来理解。“八个明确”是实现强起来的指导思想,是分别从主题目标、价值取向、总体方略、根本路径、法治保障、国防保障、国际环境、政治保证来讲的。“十四个坚持”是实现强起来的基本方略,其中蕴含的大逻辑就是使大国成为强国。强国必须强党,实现强起来必须以“强大的政党”来保障,也必须用“强大的政党”来领导。“两步走”是实现强起来的战略安排。运用新发展理念,聚焦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行动。具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至关重要。

(来源:《前线》2019年第7期)

徐艳玲:在全球化坐标系中解读新中国70年艰辛探索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特定的历史节点上,需要我们更深刻地回望过往、总结经验、开辟未来。在全球化的坐标系中,70年来艰辛探索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中国启示。这就是,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同时,这一思想也使20世纪末期苏东剧变以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文明的博弈与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方向变化,展现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有创造性发展,其未来发展方向引起世界瞩目。在全球化的坐标系中,70年来艰辛探索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借鉴。独立自主、求真务实、开放创新是中国“新发式”现代化的重要法宝。在全球化的坐标系中,70年来艰辛探索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全球治理体系升级提供了中国话语。特别是作为“中国叙事”和“中国方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其广阔的全球视野体现着对全球化困境的理性反思,不啻为全球化困境下的理论突围。70年艰辛探索昭示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大势,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是我们今天对党的事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持高度自信的深层根源之所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8月1日)

刘世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国家实力地位的显著提升,中国共产党努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牢牢把握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汇聚起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的磅礴力量,致力于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业进行到底。如何更好承担国际使命,已经成为考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课题。第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担当国际使命奠定国内基础。牢牢把握国内发展这一主线,是中国共产党担当国际使命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要把握好推进国内治理与承担国际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世界。第二,挖掘反映世界普遍诉求的治理理念,为担当国际使命提供思想指引。着眼未来,中国共产党将进一步挖掘自身治理经验与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之间的共鸣点,提出兼具中国诉求和全球关怀的治理主张,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第三,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为担当国际使命提供政治保障。构建一个“权力—利益—责任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担当国际使命的重要着力点。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超越零和博弈的对抗思维和赢者通吃的强权逻辑,引领国际社会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第四,推进全球治理机制建设,为担当国际使命提供制度支撑。针对全球治理机制存在的弊端,中国共产党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为抓手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承担与自身实力地位相称的国际责任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

(来源:《当代世界》2019年第7期)

梅宁华: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国家意识 

当代中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推动全球治理和世界变革的重要主体和进步力量,要团结凝聚全体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急需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国家意识。在当今世界,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文明观,以此看待问题,分析形势,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全球治理和健康发展的时代潮流。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四个自信”培育社会心态,夯实根基,应成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中之重,也是树立新时代现代国家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当前国际环境大背景下,宣传新中国成立70年来建设发展的伟大成就,对于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具有重要意义。要防止以所谓的“低调”“理性”为借口,夸大负面问题,渲染所谓“短板”,制造恐慌气氛;同时,应对长期以来在多领域造成的“中不如外”的错误观点进行清理,坚持用事实说话,用道理服人,使人们更真切、更全面地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现状和雄厚实力,增强迎接挑战的信心。

(来源:《北京日报》2019年8月5日)

戴小明:在改革开放中彰显法治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孕育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在改革开放中产生、创新和发展。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大胆探索、主动应变、积极求变,通过总结法治的外部经验和内在规律,守正创新,从法制到法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从有法可依到科学立法、从法律之治到良法善治、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植根中国大地、推进理论创新,在改革中不断激发活力,在开放中进一步彰显特色,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当代中国,党的领导具有清晰的历史逻辑、现实参照和坚实的法理基础、宪制安排。党和法、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根本问题,必须科学认知和全面正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执政党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完成执政使命的自信体现。中华优秀法文化是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宝贵财富、历史资源,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法文化的思想精髓。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稳步推进,法治理论不断创新。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灵魂。必须以此为指引,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以法治理论创新成果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来源:《新湘评论》2019年第15期)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