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聚焦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关键在教师

作者:燕连福 温海霞 文章来源:《红旗文稿》2019/10 时间:2019-05-23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其亲和力,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明确教师在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中的角色定位,全面提升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政治高度、理论深度、话语力度、情感温度,在坚守办学的政治底色,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教师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内涵 

  亲其“人”。教师是思政课教学中的主导要素,思政课的亲和力首先缘起于学生对教师形象气质的喜爱和对其人格品性的肯定而产生的一种亲近感和尊崇心。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其由内在的修养流露出来的言语谈吐、个性气质和人格品质才是吸引学生的持久动力。第一,教师由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宽广的眼界视野流露出来的言语谈吐、行事风格是吸引学生的有效良剂。一个博学多才的教师能言善道、妙语连珠、娓娓道来、言辞犀利,必然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而一位见多识广的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彰显出其良好的处事风格和恰如其分的行事风度,深得学生的认可。第二,教师与学生相似的个性和兴趣点更易与学生产生共同语言和共同话题,无意中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真正做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知心朋友。第三,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正直高尚的人格品质为学生树立为人为师的行为模范和价值标杆,使学生产生尊崇心和认同感,从而更愿意亲近这样的良师益友。

  亲其“术”。“术”即包括教师教学的技术、讲授的艺术和管理的要术在内的一套教法“工艺”。思政课的亲和力表现在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由衷喜爱,充满兴趣进而积极配合,热情饱满地沉浸在传道过程的愉悦体验中,在寓教于乐的形式中提升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生活在网络时代下的学生,对形形色色的网络教学技术“情有独钟”,“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使枯燥的条文和艰涩的理论通过图文视频变得鲜活生动,手机APP的诞生使思政课学习过程随时随地,从而使理论知识从“指尖”直抵“心尖”。在讲授的艺术上,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师讲出来会是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循循善诱的启发方式、苏格拉底“产婆术”的问答方式、接地气的话语表达等都具有一种无形的感染力,吸引学生在无意识中习得知识。在管理的要术上,加强对教育对象的需求侧研究,抓住学生的心,找准发力时机,教育就成功了一半。远在天边的真理不会引发学生的关注,而满足学生的期待和需要、兴趣点和关注点、着力于学生现实困惑的思想理论犹如“酒逢知己”、“雪中送炭”,才会真正入学生的心坎。教师要对准学生理论的“疑惑点”、思想的“共鸣点”、情感的“触发点”进行理论讲授,学生才会真正去接纳亲近教育。

  亲其“道”。思政课教师之“道”是指教学的理论内容和思想观点,思政课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讲授内容,要坚持内容为王。但思政课教学并不是将内容进行列条式的说教,教师在讲授之前总是根据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理论视野、教学经验、生活境遇和人生体悟进行带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接受特点的诠释解读和二次加工。这些被加工后的内容才是实际上呈现给学生的教学之“道”,而正是这些带有教师独到见解和思想的内容才是吸引学生的真经。与其说学生喜欢思政课内容,其实就是喜欢思政课教师独特的思想智慧,折服于其思想的深度、思维的广度、说理的力度、把握的精度,对其思想深有感悟、肯定认可、赞赏有加。具体来说,教师之“道”分为“理性之道、价值之道和人生之道”,学生对教师思想的赞同包括这三点:一是对教师的独到的理论解读和学术思想表示赞同和认可;对教师潜心研究的某些领域充满兴趣,总结凝练出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肯定钦佩的态度。二是对教师基于自身的人生体悟,所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表示一致认同,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价值观教育和塑造。三是对教师自身教学研究所领悟出的人生价值、生活哲理、处世原则和生存之道表示赞同、仰慕,从而积极悦纳其思想。

  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是科学真理和先进思想的播火者。真理的力量能够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坚定地向其靠拢,而思政课教师是为学生点燃真理之光和科学思想的播火者。播火者首先是信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我们这支可信、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思政课教师首先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是可以相信和靠得住的,完全能够承担起传播科学真理和先进思想,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重要角色。真理性的东西不会自发地到达学生的头脑,必须要靠教师的灌输和启发,使其入耳入脑入心。思政课教师正是在坚持建设性与批评性相统一的基础上传播科学真理和先进思想的。教师既引导学生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为学生宣讲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自身的知识经验对时代热点进行解读,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道理讲透彻、讲明白,启发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事物本质,在提升思想的高度、思维的深度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又敢于直面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引导学生分清善恶、明辨是非、判断形势,过滤出科学有价值的信息、祛除腐朽消极的思想,澄清学生价值认知上的误区和价值判断上的偏差,在对错误思潮批判的准度与力度中提升亲和力。

  教师是思政课情感温度的传导者。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列宁曾讲:“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7页)人的真挚的情感能够增强理论的温度、知识的信度,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接受知识的熏陶。教师是抒发和传导感情的主导者,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回忆起上初中时,一位政治课老师讲授焦裕禄的事迹数度哽咽,给同学们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这节课在我的一生中留下深刻印记,对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首先感受到的是教师的情绪情感,而不是他们的学识,也正是在情感的基础上才激发了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和期望。面对面,才能心贴心,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共同投入的时间最多,在其主导的教学活动和与学生的谈心谈话中以情传情,以心暖心。一个情感丰富、满怀激情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无意流露出其情绪态度,带动起整个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将单调乏味的内容富有感情色彩地讲出来,给接受主体带来积极、愉快的心理体验,把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调动起来。教师的人文关怀会促进友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暗含的期待,让学生感受到一股暖流直抵心田,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和感召力,使学生更愿意接近其组织的教育活动。

  教师是学生求真达善合美的引导者。追求真善美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高层次价值需求,思政课蕴含的真善美内容是学生亲近和接受思政课的内生动力,而教师是为学生播撒真善美种子的奠基者和培育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课程,思政课教师作为集价值教育、知识教育、人格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教师队伍,承担着引导学生追求科学真理,满足知识需求、追求道德情操,满足情感需求、追求人文和美,达到心性和谐的重要角色。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时对“真”的理解、对“善”的评判和对“美”的欣赏很容易出现迷茫焦虑,抑制其完整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迫切需要教师的精心栽培和引导。这时的教师是对学生进行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体验教育,满足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把个人的价值理想、价值期待、融入社会发展,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引导者。

  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教师作为 

  对于如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八个相统一”。“八个相统一”的论述,为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教师该如何作为,提供了理论遵循。

  提升理论素养,增强思政课说服力。要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首先,必须练足内功,真学真信真讲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加强学术研究,提高理论思维,用学术讲政治,以透彻的学理性和彻底的思想性回应学生、说服学生和引导学生。要做到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增加知识面的宽度,真正做到“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丰富承载价值观教育的知识载体,将价值观教育寓于知识讲授之中,通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其次,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关注国内外发展形势,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批评错误思潮的统一中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素材,不断更新知识,在理论上不掉队。要善于从自身的实践中总结正确的思想和科学规律,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互动中总结出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新时代学生的接受特点和认知规律,从而得出正确的思想结论,以科学的思想指引教学活动。

  提升传授技巧,增强思政课吸引力。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第一,擅用新媒体技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讲授,采取多媒体教学、慕课、微视频、在线直播、远程教育等多样化形式;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善于挖掘和汲取学生热衷的热门网络平台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准学生的口味嗜好,满足学生的思想需求和接受特点。第二,精准使用讲授技术。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因课制宜、因材施教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通过灌输教育使学生掌握系统全面的理论结构,而对于零散、碎片化的概念和重难点问题,应注重启发引导,在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下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既要利用课堂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又要在实践体验和感悟中化为报国行。第三,要巧用语言艺术。语言表达要接地气,将学科术语和学术话语转化为学生爱听、通俗易懂的大众话语、生活话语;要善用幽默的话语技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批评教育,规避尴尬局面;要提高自己的口才表达能力,努力做到通俗易懂,流畅生动富有节奏,声情并茂,方能赢得学生的赞赏。

  提升道德素养,增强人格感染力。思政课教师要提升自身道德素养,锤炼道德品质和高尚人格,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首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要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将养家糊口的职业当作为国利民的事业来对待,将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事业的毕生追求。其次,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中坚守正确的价值立场,在激荡的网络时代和新颖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具有深远历史眼光和宽广世界眼光,在纵横比较中坚守思政课的办学底色和创新思政课教学理念,在新思维大格局中坚守师德本色。再次,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以良好的品质人格参与教学工作和生活交际,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表里如一、心口如一。要以堂堂正正的人格,做学生为学为人的表率,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最后,要关爱学生,以德施教。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教师的仁爱之心是学生愿意亲近的心理基础。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关注和被尊重。教师要有一颗爱生如子之心,从学习、生活、交际等方方面面去关心他们,用心聆听,解答其思想困惑和精神需求,给予其真挚的感情和温暖,做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知心朋友与引路人。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