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聚焦
从四个关键节点来理解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

作者:孙平 骆小平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年5月10日 时间:2019-05-10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00年前,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如何理解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它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键节点 

  中国自1840年到1949年是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1840年到1919年的前79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到1949年的后30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关键节点。五四运动不仅仅是青年大学生的一场运动,更是一场轰轰烈烈在全国范围内、全体人民广泛参与的爱国主义运动。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予以高度评价。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他在《五四运动》一文中称:“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旧的区别在于社会革命的领导阶级、目标、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以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为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成为先锋队,发挥着领导作用。先锋队的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统领革命事业。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队伍中,有一支由中国知识青年们和青年学生们组成的“军队”。所以,毛泽东评价“正是这场伟大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社会主义从国际走向国内的关键节点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是当时的国际环境。由于有了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的铺垫,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传到中国,并且广泛深入传播,从而开启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大门。

  对于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毛泽东很早之前就论述过:“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五四运动,在其开始,是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但发展到后来,“就不但是知识分子,而且有广大的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成了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了。”实际上,五四运动本身也是世界工人阶级运动的一部分,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组成部分。五四运动的巨大意义不仅在于事件本身,更在于该事件之后所发生的重大改变。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这些足以说明五四运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同时更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关键节点。

  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从“破旧”走向“立新”的关键节点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从1915年开始,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后,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列主义,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的运动,《新青年》也逐渐变成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正是这样的一批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从而将新文化运动由前期的“破旧”走向了“立新”。从而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五四精神被概括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四项核心内容。五四精神不仅仅是爱国,还代表着进步、民主、科学。这对于走向政治舞台的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邓小平曾说过:“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走进新时代,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提升到铸魂的高度。因为“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五四运动:走向“全国青年与全国人民大结合”的关键节点 

  从1840年开始到1919年,延续了79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包含了农民阶级的反抗革命,以及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但这些革命都是单个阶级起来反抗,各自为阵,没有把其他社会群体联合起来、统一起来。而“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1919年五四运动之所以作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点,就在于五四运动强烈的爱国主义使得这场由学生发起进而发展到全国各阶层的抗议运动,促进了全民的觉醒,“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其规模、深度、广度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法相比的,各个社会群体都凝聚到同一个“爱国主义阵线”上来了。

  此后,不同时期分别经历了几次统一战线:大革命时期由广大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的包括工、农、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和工、农、知识分子和非劳动者的联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包括工人、农民等诸多阶级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时期的包括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广大华侨、各界民主人士及其他爱国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等等,都以此为开端。五四运动将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的核心凝聚为一个伟大目标,即统一于对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五四运动精神,磅礴于民族复兴之道,不断鼓舞着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志向和信心。通过五四运动,中国青年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现了自己的力量。爱国、进步、科学、民主,都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努力奋斗。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走进新时代,青年人需要深刻理解五四运动精神,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协同创新中心)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