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聚焦
加强互联网内容和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

作者:钟君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年1月1日 时间:2018-01-02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的网上理论阵地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指明了目标方向和实现途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必须切实加强互联网内容和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努力开创网上理论阵地建设的新气象和新局面。

  首先,产品的内容要红。我们的网络产品要有正确的导向,要有思想的深度,这是必须坚持和把握的基本原则。我们在做网络产品的时候,还是要有底气和自信的。我们的底气和自信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经济基础之上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它是客观存在的;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意识形态,绝对不是只有我们讲意识形态,西方国家比我们还会讲。全世界只有怎么讲和讲什么意识形态的区别,没有讲不讲意识形态的区别。我们要有底气和自信,所以网络产品的内容要“红”一点错也没有。但是,“红”要有“红”的道理,不能照搬照抄,不能堆砌文件语言。如果要堆砌文件语言,网站把十九大报告一段一段发上去就行了,就不需要专家解读阐释了。

  其次,表达的形式要“潮”。这一点非常关键,网络产品要赢得受众市场,要被人们所接受,一定要有很潮的形式。潮有几个方面:一是语言表达要通俗化。马克思主义要被大众所认识,必须通俗化。网上理论传播要符合分众化的特点,符合老百姓接受的习惯,语言上一定要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喜闻乐见的话。二是叙事方式要故事化,有代入感。网上理论传播要有温度,有故事。什么叫讲故事,人物、细节、情节,这是故事三要素。三是呈现形式要多样化,视频、动画、图片、音乐、H5等形式对理论传播很有好处。

  第三,传播的手段要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我们原来以为传播手段就是电视广播报纸,后来以为“两微一端”是传播手段,现在其实传播手段还有很多种。“两微一端”这个概念已经落后了。团中央进行传播创新的一个案例,已不是两微一端了,而是七微,除了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他们在知乎、B站、网易音乐云等社交平台都有账号,传播很广。因此,传播手段的创新在哪里,老百姓关注哪个传播平台,我们的传播手段就应该入住到哪里。

  第四,推广的意识要强。理论阵地建设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同时,在业务方面要增强推广意识和效果意识,也就是“市场意识”。这个“市场意识”是打引号的,不是说我们的理论阵地建设要去挣钱,而是说我们的理论阵地建设也要开拓读者市场,网络产品要让大家想看、爱看、争着看。内蒙古自治区做过一档电视理论节目叫做开卷有理,第一季是马克思靠谱。这个节目作了一首主题歌叫“马克思是个90后”,影响很大,在很多KTV可以点得到,很多年轻人会去唱。这个节目还出了一本书,也叫《马克思靠谱》,该书的销量已超过10万册,在很多机场书店都能买到,已经成为一种畅销书。网络产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没有受众市场的社会效益等于没效益。习近平同志讲意识形态的本质是凝聚人心,意识形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凝聚人心。我们注意到十九大报告中有一个新思想新观点是关于意识形态的:“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如果我们做的理论产品大家都不来看,如何发挥凝聚力和引领力呢?网上理论阵地建设也存在反对形式主义的问题,要通过增强网络产品的传播效果,切实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