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聚焦
警惕后现代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

作者:王久高 文章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年7月6日 时间:2017-11-21

    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传到我国,迅速在建筑、文学、艺术、美学、广告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尔后涉足哲学、史学、伦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政治学等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已形成一种较有影响的文化思潮和社会思潮。经过30余年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成为当前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有较大冲击和影响的思潮之一。

    一、后现代主义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后现代主义流派众多,思想庞杂,价值取向不一,以致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的界定和评判莫衷一是。尽管如此,后现代主义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还是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

    第一,后现代主义在对现代主义展开批判的同时,就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否定。无论是以福柯、利奥塔、德里达等为代表的激进的后现代主义,还是以哈贝马斯、格里芬、科布等为代表的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以及以詹姆逊为代表的世俗的后现代主义,他们对现代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持有强烈的质疑和否定态度,并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如反对理性,反对科学性,消解现代性,崇尚非理性;解构现代主体性,反对“主体—客体”二分;反中心主义,主张多元化;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反对“同一性”“整体性”“合法性”,崇尚差异性、不确定性和碎片化等。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理性、真理、规律、本质、整体、统一、必然、客观、规则、普遍、理想、终极关怀等,都是人为的、虚幻的,包含着专制、奴役和欺诈。

    显然,后现代主义者的基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有着本质区别,从根本上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我国主流的意识形态和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后现代主义者却明确提出要“解构”马克思主义,“颠覆”一切真理,抛出“意识形态终结论”。毋庸讳言,即使后现代主义现在仅仅是一种文化思潮和社会思潮,没有形成强大的政治思潮,他们的思想和主张与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有着本质区别,并对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了较大的冲击。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们思想界、学术界一度曾出现的“人人皆话语,个个谈文本,解构不离手,颠覆不离口”的局面,与这种直接的冲击有着紧密的关联。

    第二,后现代主义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生活和行为方式,迷乱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严重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社会基础和宣传效果。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和概念的总和,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中的部分,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以及人与人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反映。

    后现代主义广泛地涉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通过文学、艺术、广告、电影、语言、哲学、历史等方式无处不在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动表现和社会风气等。在当代中国,各种“无厘头”的文化和艺术的盛行,人们价值观的迷茫和道德水平的滑坡,社会风气的败坏等,很大程度上都与后现代主义对社会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浸染和影响密切相关。而且,后现代主义因其影响广泛、隐性而成为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思潮之一。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冲击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 

    后现代主义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且这种影响可能将是长期而广泛的。面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客观存在的现实,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应对这种思潮的挑战。

    第一,科学地阐明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本质区别,旗帜鲜明地宣传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学术界、理论界和思想界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进一步梳理和辨析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区别。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同属于批判的体系,在若干问题的认识上有一些相似相识的地方,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混淆了二者的本质区别。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有责任、有义务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辨析,科学、理性地展开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旗帜鲜明地宣传、弘扬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

    第二,汲取后现代主义合理、有益的部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后现代主义作为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一种思潮,它的出现是适应了后现代社会发展的某些需要。对现代主义的批判,批判的精神、角度和方法,提出的人与自然的平等、女权平等、注重边缘化、注重精神生活、倡导生态运动等思想,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所裨益和启迪。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本身就是一个立足于实践的开放的体系,应大胆吸收当代各种思潮中合理的成分,从而为激活自身的理论力量,实现更高层次的扬弃创造条件。

    第三,正确辨析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区别对待,加强对话和引导。后现代主义流派不一,思想纷芜。在多元化的时代,各种思潮和流派的涌出也是正常的现象。我国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坚持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方针,要敏于和善于观察和洞悉各种流派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潮和社会文化思潮区别对待,对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批判,对学术文化思潮加强对话与沟通,并贯以适时、恰当的引导。

    第四,区别对待后现代主义的受众领域和群体,采取不同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工作。我国关于后现代主义的研讨,主要在学术、文化、建筑、艺术等领域,以知识分子和时代青年为主。但是,后现代主义由于理论本身的矛盾和缺陷,在这些领域和群众中尚未形成强大的政治思潮。因此,切忌将学术、文化、建筑、艺术等层面的争论上升至政治层面,用政治批判方式解决学术思想文化等问题。至于后现代主义对民众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主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正确引导他们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范之中。

    第五,积极探索和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宣传机制。在全球化和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代,中国肩负着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双重任务,同时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如何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就迫切地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建设,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要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中国特色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主流价值观。另一方面,要积极改革和创新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机制和方式,打造新平台、新载体,增强主动性,掌握话语权,打好主动仗,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同时,面对日趋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大胆探索、创新和构建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工作的社会化运行机制,努力形成目标一致、内外有联、上下共鸣的宣传工作新局面。

    (作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