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聚焦
网络时代防止阅读走向“碎片化”

作者:吴楠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年12月05日 时间:2016-12-05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渐渐改变。短小、图文并茂的文章往往更能获得青睐,长长的阅读文本则时常让人难以驻足。有人担心,互联网在改变人们传统阅读习惯的同时,会使人们丧失深度阅读与深度思考的能力,让人们变得浅薄。这种担心是否确切?网络阅读的利弊是什么?人们应当如何更好地进行网络阅读?对此,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网络阅读改变阅读习惯 

    毋庸置疑,网络阅读已经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关于网络阅读利弊的争论却一直未有停歇。有人认为,网络阅读使人们更好地利用了碎片的时间,有助于人们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利于推进全民阅读。也有人表示,网络上的信息错误率高,且技术便捷带来了思维的懒惰,面对海量信息,人们常无法潜心阅读,还可能导致人们对阅读内容的领悟停留在肤浅的层次。 

    有研究表明,对于同一阅读材料,数字阅读更倾向于跳读和略读,在理解认知方面,数字阅读对于复杂信息的认知加工效果逊于纸质阅读;在长期记忆方面,数字阅读的表现同样低于纸质阅读,其内化阅读材料的能力较弱。如美国圣荷西州立大学教授刘子明研究发现,人们在线浏览越多,越有可能移动更快,而不会停下来多加思考。 

    对此,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南京艺术学院直属总支书记陈亮表示,网络阅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但并不会改变人们的思考能力。阅读是一种从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读者从读物中获取信息,对读物产生理解与体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是伴随其中的,只要有阅读就一定会有思考。在网络阅读中,阅读并没有减少,反而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人们的思考能力也不会减少,反而会得到增强。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李东来认为,网络阅读仅仅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或形态,无关阅读的深与浅,更无关厚重与浅薄。他表示,在网络阅读中,阅读形态呈现碎片化,阅读体验更注重个性化,阅读分享则更趋于社群化。而社群化则有利于人们去学习、思考和交流。网络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用其他途径促进人们思考,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将碎片时间用于深阅读 

    提及网络阅读,人们常常会想到碎片化阅读,但网络阅读并不一定就是碎片化阅读,有时候反而是将碎片时间有效地用于深阅读。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谢锡文在移动阅读调查中就遇到一位乘地铁上班的学者,他将每天枯燥的地铁时间用来整理提前下载的网络资料。 

    网络阅读与碎片化阅读是不同层面的概念。陈亮表示,网络阅读主要是就阅读方式而言的,有在线阅读和离线阅读之分;碎片化阅读主要是就阅读内容而言的。以往的阅读是线性的、结构性的、连续性的,遵循知识的发展脉络。碎片化阅读则打破了阅读时间和知识结构的连续性,在同一个阅读时段内,阅读者通过查检进入特定的领域进行学习。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认为,碎片化阅读作为网络时代出现的阅读方式,确实与传统的纸质阅读明显不同,它在主要表现为碎片化的同时,还兼有浅层次性、快捷性、移动性等特征。这种阅读从严格意义上说,类似于浏览。这已是现在年轻一代的阅读方式之一,却并非是有成效的和最好的方式。这种阅读利少弊多,弊大于利。碎片化阅读缺少整体性、连贯性、深刻性,只能获得浅层次的表面的信息。有利的一面,只是获得信息快捷而已。 

    “因而,只有碎片化阅读是非常不够的,它只能是传统阅读的补充方式之一。”白烨希望,随着年轻读者的成长,更多的人能认识碎片化的弊病,走出碎片化阅读,或学会用其长,避其短,使阅读真正名副其实,切实有效有用。 

    “碎片化阅读也是阅读,我更希望它是碎片时间的优质转化,让阅读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伴随行为。”谢锡文表示,正是互联网让伴随性阅读便捷可行,但碎片化阅读的倾向更多地是指向浅阅读,消遣性阅读浅则浅矣,批判性阅读就不是浅阅读可以胜任的。 

    陈亮则提出,网络阅读中与经典阅读相关的数字资源越来越多,网络阅读已不仅仅表现为碎片化,也有大量的深阅读。 

   培养信息获取新技能 

    与前文研究成果不同,也有数据表明,在一些特定环境或是在完成某些特定任务的时候,媒介的差别对阅读没什么影响。2011年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心理学家安妮特·泰勒研究发现,学生们无论是通过屏幕还是纸面阅读,在之后的测试中均不分伯仲,这一结论在纸质写作与电脑写作上同样适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接受测试的学生,或许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字原住民’——伴随数字化技术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习者。”谢锡文表示,对于我们这一代“数字移民”而言,纸面阅读能力并不一定能转化成屏幕阅读能力,也有可能深度阅读能力下降的原因并不是我们阅读能力衰退了,而是我们需要培养一种新的技能,这种技能原本是靠阅读实体书,沉静地思考来获得,现在要靠数码世界的方式来培养。 

    此前,也有学者发文称,网络阅读的大势已不可逆转,但改变网络阅读的快餐式、浮躁型,不是没有可能,关键是要转变读者阅读时的心态。只有潜心、静心,不急功近利,不为猎奇八卦而阅读,网络阅读的现状才会有所改善。 

    “网络阅读最有利之处是信息和知识的可获得性大大提高。网络阅读的最大弊端是信息有时太杂乱,需要有关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组织和加工,或者阅读者本身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陈亮表示,这一方面要求阅读者提升自己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信息获取能力,在阅读时要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思路、熟练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应当有一些机构、组织或个人,积极地投身到网络阅读的宣传推广中,让更多的人在重视传统阅读的同时,乐享网络阅读的便利,将分布在网络中的各种知识资源进行组织与管理,提供好的网络学习平台,帮助阅读者更好地进行知识发散,学习更多的关联知识。 

    对此,李东来认为,信息选择的问题从古至今都有。作为图书馆等服务机构,应当为读者网络阅读提供一些基础服务,在提升他们信息获取能力的同时,对他们加以引导,帮助他们选择更有价值的信息。 

      记者 吴楠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