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聚焦
2007:中国全方位展示大国潜力——专访德国中国问题专家辜学武

作者:辜学武 时间:2008-01-10
辜学武,德国外交协会中国问题专家、留德华人教授协会会长、波鸿鲁尔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德国之声电台12月24日文章】题:2007——“中国年”

2007年接近尾声,在这一年里中国在诸多方面都很引人注目。西方媒体几乎没有一天不做有关中国的报道。当然报道的内容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不管怎么说,2007年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和体育等领域都是备受关注的崛起国家。有人甚至说这是一个“中国年”。本台记者同中国问题专家辜学武教授做了一个2007年中国焦点问题的回顾。

抵制“中国制造”有大背景

德国之声:最近“中国制造”的标签在西方似乎一下成了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甚至有呼声说要抵制中国货。我们看到的其他统计显示,中国产品的质量在2007年并没有明显下降。为什么中国产品的安全问题在2007年会引起这么强烈的关注?

辜学武: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层次看。一个是中国的有些产品确实在西方市场上暴露出质量问题。但是根据中方的统计看,这个比例大概是1%。为什么以前这个产品质量问题没有暴露,而恰恰在2007年提出来?我觉得跟大环境有关系,一个是美国和欧盟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标准提高了;另一个呢,中国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非常受关注。而且我们知道,西方媒体一般来说是以批评性的态度看待报道对象的,包括对他们自己的社会也是这样。所以,看似很平常的事情,被加大了渲染的力度。这样一来,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就被暴露出来。关于“抵制中国产品”,这仅仅局限在非常小的民间层面上。客观地讲,中国的产品价廉物美,实际上是提高了西方人的购买力。

中国“进军”非洲刺痛欧洲

德国之声:中国的非洲发展战略也是西方喜欢提及的一个话题,在这个问题上,欧洲很敏感,也很警惕,认为中国援助非洲,就是为了获得那里的自然资源。这对中国公平吗?

辜学武:欧洲之所以对中国大举进军非洲感到忧虑或者提出批评,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中国从2001年以来,对非洲采取强劲的外交攻势,也包括在经济方面,涉及了欧洲最敏感的东西。因为非洲一直是欧洲的“后院”。中国在两三年内,一下子成了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超过了其他所有欧洲国家。这让欧洲感到非常恐惧,在这种心理下,对中国提出批评是可以理解的。第二个因素是,中国进军非洲的方式和欧洲不同。欧洲一直希望能通过改变非洲的政治结构、推进民主进程来开发非洲,以人权和政治为条件对非洲提供支援。而中国呢,是在不干涉内政的前提下对非洲进行开发。这样就让非洲有了选择的余地,你欧洲人不给我的东西,我可以去和中国合作。这样就冷落了欧洲人。换句话说,西方人的一个大的战略部署被中国人打乱了,所以西方对中国进军非洲大为光火。

西方对中国奥运关注过头

德国之声: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奥运会主办国像中国这样,在奥运会开幕前夕获得了如此广泛的关注。为什么中国办奥运会这么受瞩目?

辜学武:我的感觉是有两个因素。一个是,自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以来,这是首次在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举办奥运会。这对西方来说是一个很新奇的事情。还有一个就是,中国就算没有奥运会,也是西方媒体跟踪的对象。因为中国的崛起,西方对中国更感兴趣,这是一个有强烈新闻价值的东西。当然西方的职业记者,包括你们这样在西方工作的媒体人员,主要是以挑剔为职业特征。而中国的确有很多可以挑剔的东西,一“挑”就出来了,包括媒体自由,一些社会问题等等,都还没有达到西方的标准。实际上,平心而论,很多事情从事实的角度讲,报道是对的,但从渲染角度讲,有点过头。

探月成功具有多重意义

德国之声:中国2007年在航天航空领域也有新的突破,比如说成功的探月行动。中国是否要证明自己在全方位都有做超级大国的潜力?

辜学武:可以说是的。因为太空一直是被美国和俄罗斯垄断,到现在也是这个情况。中国的探月工程只是跻身航天大国的第一步。现在只是探了一下,将来还要登月。中国成功探月,说明它在这么一个敏感的太空领域不会把这个非常具有前景的战略空间让给其他国家。探月工程,从整个设计到完成,都是中国自己的科学家完成的,这也说明了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作为经济大国的崛起,而且是作为军事大国和科技大国的崛起。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