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探讨
党的政治建设与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笔谈一)

文章来源:《理论与改革》2019年1月21日 时间:2019-04-09

  主持人语: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与《理论与改革》杂志社联合举办了“党的政治建设与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防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等20余名著名专家与会参加了研讨。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是党的十九大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创新举措,意义十分重大。专家们围绕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及其思想和实践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历史经验,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的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富有见地的观点。现选择部分专家发言精要在本刊分两期刊发,以期对深化研究有所裨益。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逻辑 

  包心鉴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出发,明确强调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既是从党的建设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中总结出的科学结论,又是面向新时代对党的建设内在规律的深入揭示,具有深邃的理论逻辑。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党的政治属性和政治的独特功能的本质体现

  政党是特殊的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以谋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解放为根本宗旨的无产阶级政党,尤其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党的政治属性,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者和领导者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人运动绝不能放弃政治。《共产党宣言》明确宣告:“工人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恩格斯在回应资产阶级政党和政府要求工人运动“放弃政治”的欺骗宣传时明确强调:“绝对放弃政治是不可能的;因为主张放弃政治的一切报纸都在从事政治。问题只在于怎样从事政治和从事什么样的政治。”“每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从英国宪章派算起,总是把阶级政治,把无产阶级组织成为独立政党当作首要条件,把无产阶级专政当做斗争的最近目的。”

  我们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肩负着特殊的政治任务和政治使命、有着远大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实体。讲政治,既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传家法宝,又是我们党的突出特点和最大优势。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新时代新任务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加强党的全面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把握政治的独特功能,遵循政治的特有规律,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内在逻辑依据。政治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深刻揭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这一精辟论断,为深入回答新时代为什么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抓住怎样的核心问题加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根本的理论指导。其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具有深刻的统领性和引领性。作为处于核心领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只有坚定不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增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定力,提高全党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注重从政治的高度认清形势、应对挑战、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才能确保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正确前进方向,推动经济社会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顺利发展。其二,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问题。牢牢抓住制度现代化这一国家问题的最核心要素,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全面加快经济社会现代历史进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内容和核心价值指向。

  二、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是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使命的内在要求

  我们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党长期执政和核心领导地位决定,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以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引领,切实解决好如何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问题;切实解决好如何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净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问题;切实解决好如何完善和落实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结合,构建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政治局面的问题;切实解决好如何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断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的问题,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稳如泰山,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势如破竹,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才能与日俱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的这一初心和使命,在近一个世纪的艰苦岁月里,在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由“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由“一穷二白”到“富起来”的光辉历程中得以充分彰显和不断升华。今天,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就是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坚忍不拔地走向“强起来”,通过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履行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实现党的百年目标和千年梦想,靠什么?归根到底要靠党的政治引领这一核心力量,要靠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根本建设。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这就是通过坚定不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就是通过坚定不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确保党焕发新作为、展现新气象,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时代先锋、人民楷模、民族脊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这就是通过坚定不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主题,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道路,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总之,党的政治建设贯穿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各个方面,是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全局的根本性建设。

  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是全面从严治党、在引领新时代中焕发新气象的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站在时代潮头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更高标准。习近平反复强调:“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持之以恒、毫不动摇。受国际国内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仍然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的队伍和自身状况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迫切要求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面向新时代新任务,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抓下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经验深刻表明,坚持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纪律强党、质量兴党有机结合,是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工程。而这四个方面,从本质上说都是政治建设,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环节。

  ——坚持思想建党,用坚定理想信念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思想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础性建设,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和复杂环境中永不变色的根本性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思想建党,必须紧紧抓住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扭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这个“总开关”这四个关键环节。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追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强化党的宗旨,就是永远不要忘记中国共产党是为什么而建立的,不要忘记人民永远是党的生存之基、立命之本;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归根到底决定于扭紧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权力观这个“总开关”。

  ——强化制度治党,用完善优化的制度确保党永不变色。党的建设历史经验表明,思想建党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万能的,任何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都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促进,任何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需要用完善的制度加以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制度既是一种基本架构,又是一种行为规范,同时还是一种心理约束。对于党的整体来说,优良的制度是使党的组织得以正常运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支撑;对于党的个体来说,优良的制度是使党员、干部的积极因素得以充分调动、消极因素得以有力抑制的不可或缺的强制性力量。这正是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中为什么要更加突出强化制度治党、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结合起来的内在政治逻辑。

  ——严格纪律强党,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党的肌体。无产阶级政党是由铁的纪律巩固和维系的特殊政治实体,纪律严明、步调一致,是党具有强大战斗力和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全面加强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建设,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无疑是新时代强党兴党、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法律与纪律的关系,对于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底线,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自觉履行的义务。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党员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还必须严守党的纪律,这是无条件的义务。党的先锋队性质、历史使命和执政地位决定,党规党纪必然也必须严于国家法律,党员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不仅要模范遵从国家法律,而且要自觉严守党的纪律。只有既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又不断强化纪律观念,把遵从国家法律当成基本行为规范,把严守党的纪律当成基本行为尺度,才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模范践履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落实质量兴党,用高质量建设党,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先进分子组成的先进组织,党员队伍质量决定党是否具有先进性和战斗力,乃至决定党的生命。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纪律强党,归根到底要落实到质量兴党上来。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总要求,具有深刻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我们党已拥有8900多万党员,是世界最大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尖锐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要有大的样子。”“大的样子”,就是所有共产党员都像个党员的样子,所有党员领导干部都像个公仆的样子,永远做群众模范、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而绝不做列宁所说的那种“徒有其名”的党员。

  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纪律强党、质量兴党——这四个方面相互作用、相得益彰,深刻体现着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力量,共同开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境界。

  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看党的政治建设 

  杨凤城

  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了党的建设新体系新布局,其中一个重要创新是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作为统领纳入党建布局中。下面,我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谈些看法。我的核心观点是,要科学认识历史上党的政治建设要求与十九大提出的作为党的建设统领的政治建设之间的关系。政治建设方面的要求在党建历史上当然存在,追溯历史,梳理演进脉络,概括关联内容,总结历史经验是必要的;但同时一定要意识到不能强行比附、过度解读历史相关因素,一定不能因此模糊今天党的政治建设的时代特色、鲜明指向和主要任务。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一大传统。从党的政治建设范畴上讲,遵循历史的发展轨迹,政治建设有两种内涵:一是从党作为有着特定政治理想和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出发,围绕革命、建设、改革的主要路线而进行的建设;二是要求在政治立场、政治路线、政治原则、大政方针等方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很明显,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政治建设主要体现为前者,九十年代以后,后者成为政治建设的所指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主要是在后者意义上讲党的政治建设。

  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政治建设主要体现为制定和落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新中国成立后,则主要体现为围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总路线加强自身建设;改革开放之后,主要体现为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展执政党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市场经济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迅速发展,党的政治建设面临新考验新挑战,因而也就催生了新要求。先是“八九政治风波”期间,相当一批党员干部在政治立场、政治原则上的模糊、动摇甚至错误表现,相当一批党组织的软弱、涣散,促使中共中央高度关注党在政治上的一致问题,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坚定地在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则主要针对领导干部提出“讲政治”要求,例如,1995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召集人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提出“我们的高级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我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不过,综观相关文献包括“三讲”教育文献,当年“讲政治”的内涵主要还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敏锐性等。用“思想政治建设”或者“突出思想建设中的政治要求和政治意义”来概括更符合其特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部分中,最后有一段内容专门讲“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在重申“四个服从”的组织原则后,“决定”指出,“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全党服从中央。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发挥地方积极性同维护中央权威结合起来……严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等。这段话与我们现在讲的政治建设是最接近的。

  通过以上历史回顾,不难发现,在党建历程中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内容是一直存在的。这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步突出政治建设在党建实践中的统领作用、为十九大将党的政治建设独立地纳入党建新布局中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经验和启示。

  但是,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十九大提出的作为根本性建设的政治建设,主要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主要还是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经验的总结,有着特色鲜明的体系架构和内在要求。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过大差距,打破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利益藩篱,雷厉风行反腐败,加速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等一系列新任务新挑战。如果考虑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及其深层意蕴,考虑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的历史机遇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那就更能深刻认识新时代的新考验。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十九大及其后的政治建设明确首要任务是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权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其次,十九大阐述的政治建设主要是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功经验的总结。自党的十八大至十九大,短短五年间一改过去管党治党之“宽松软”,将党的建设推进到全面从严治党新阶段,一个重要经验就是中央领导集体充分认识并实践“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注重政治上的要求”;解决党内矛盾与问题的牛鼻子、关键是理直气壮讲政治;管党治党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等等。

  再次,十九大提出的党的政治建设,有自身的创新性逻辑体系和架构,有特色鲜明的指向性和时代性。进一步言之,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具体体现,是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特别是十九大确立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实现途径,是严格按照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时代性,增强“四个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具体落实,是通过激浊扬清,即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构建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领导干部即“关键少数”起表率作用等。

  上述内容构成一个层次清晰、架构完整、时代要求鲜明的体系。以此为基础,学界和理论界可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着力,拓展和深化研究。例如,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权威、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与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内民主问题上,邓小平曾经鉴于历史教训提出“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的判断,要求发扬民主;后来的领导人又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的主体是广大党员,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等。这些认识产生的背景和指向是什么?与我们现有认识的关系何在?与此同时,在党的历史上,因为党中央拥有高度集中统一权威、领袖拥有高度权威,在关键时期、关键问题上均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研究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领袖权威与发扬党内民主之间的辩证关系、良性互动原则,无疑是有意义的课题。

  再比如,营造党内良好政治生态与建设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关系。文化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其对于政治生态的基础性作用不言而喻。中国共产党正在走向一百年,有着近百年管党治党历史的党建经验,完全可以从文化的角度、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研究。文化的灵魂与内核是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信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这些恰恰构成文化要件。文化有特定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体系、表征和象征体系,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历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化且具特色的表达本党价值观、理念、思想、理论的基本概念、话语体系、仪式程式、物态化表征等。这些均为从深层次的文化角度研究和界说中国共产党建设提供了实际材料。

  总之,党的政治建设构架已经确立,要求已经提出,学界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需要拓展的空间很大,正是大有作为之时!

  历史实践积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的丰富经验 

  王炳林

  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这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经验总结,更是理论、历史和现实发展的逻辑必然,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从理论上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政治组织。政治组织当然要讲政治,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从党所承担的新时代使命来看,全党坚定不移讲政治,是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和领导有力,确保实现党和全国人民奋斗目标的重要政治保障。从党的建设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与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毛泽东曾深刻指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一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他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可见,讲政治任何时候都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政治立场的大问题。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是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的宝贵财富。

  第一,加强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结果。毛泽东在率领秋收起义军转移途中,面对处境艰难、一些人情绪低落的状况,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对部队进行了改编,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党的支部建在连上。三湾改编就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成功范例,是把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确保了党对军队的领导。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强调要加强红军政治工作,特别是坚强政治教育。古田会议决议还强调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并从红四军党组织的实际出发,全面地指出了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纠正办法。古田会议体现着从思想上建设党的特点,其政治方向、政治道路和政治原则的政治建设内容也是十分明显的。党的坚强领导源于党的坚强核心,核心有力量,全党有担当,国家就繁荣富强、民族就团结进步、人民就幸福安康。邓小平曾深刻阐释党的领导核心的至关重要作用。1989年6月16日,他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明确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他说:“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邓小平说:“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因为有毛主席作领导核心,‘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把共产党打倒。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因为有这个核心,即使发生了两个领导人的变动,都没有影响我们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始终是稳定的。”邓小平还强调指出:“党一定要有领袖,有领导核心”“领袖就是团结的核心,他本身就是力量”。我们党有8900多万党员、450多万基层党组织,在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要治理好这样一个大党、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就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保证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党绝对忠诚,坚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持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第二,加强政治建设必须坚持科学理论指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头脑。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政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党在政治建设上也有过失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统治中央期间,对怀疑、不满意或者不支持他们的同志,动辄扣上“右倾机会主义”、“富农路线”、“两面派”等帽子,加以“残酷斗争”。这种错误的党内斗争,给党造成了严重损失,究其原因,就是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把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教条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经验不足,我们党曾犯过教条主义错误,使党和国家事业遭受损失,甚至出现“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挫折。“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曾搞政治挂帅,进行政治建设,因为是在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这样的错误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所以政治建设也是混乱的。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伟大成果——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引导党员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第三,加强政治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任务制定和执行政治路线。党的政治路线就是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服务政治路线、在政治路线指引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的重要经验。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正确的政治路线指引下,政治建设才有实效,才有意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探索,确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这就是党的政治路线。毛泽东反复告诫全党,如果忘记了党的总路线,就将是一个盲目的、不完全的、不清醒的革命者,在执行具体的工作路线时,就会迷失方向,贻误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成功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当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也曾实行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在这样的政治路线指导下的政治建设显然也是错误的。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因此,新时代加强政治建设,要求我们党必须坚决拥护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新时代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的历史逻辑 

  孙 力

  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党的建设,以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来保证党的先进性。在无产阶级政党中,中国共产党又是特别重视自身建设的范例,在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党的建设涉及到诸多方面,科学把握住党的建设的关键和重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地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心所在,必将有力推动党的全面建设,为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党的建设的重心并不是主观选择的结果,其科学性蕴藏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之中。实践证明,无产阶级政党一定要对自身的社会存在、历史环境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自身建设的大政方针。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两个时代性的使命,一个是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农民占主要成分的国家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另一个是在现代化进程中长期执政并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两个问题都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需要创造性解决的问题,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借鉴。

  思想建党是对前一个时代使命的应对,是极为成功的。尽管以农民为主体,依然建立了一个无产阶级先进政党。思想建党破解了落后的小农经济决定的社会存在带来的落后社会意识的影响,以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党员队伍,在落后的中国建立起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从而引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以伟大创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树立起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历史性丰碑。

  然而,随着革命和建设成功推进、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时代的挑战和使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换。概而言之,现代化进程是急速变动、风险重重的进程,如何建立强大的、始终先进的政党来引领国家、稳定社会、促进发展,特别是如何保持初心防止权力的异化?实践证明,面对这样新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必须要有新的应对和新的提升,否则亡党和丢失政权就难以避免。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应运而生,具有新的时代意蕴。

  首先,政治建设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大方向的把握。

  什么是政治?马克思主义对政治有精辟的阐述。唯物史观认为政治是上层建筑,既由经济基础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要立足于上层建筑,即政治的革命和改革,来推动社会发展。列宁说得很精彩:“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反对世界资产阶级而争取解放的无产阶级的关系。”“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习近平强调,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

  因此,政治建设首先是大方向问题,是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方向是由无产阶级执政党决定的,执政党丢失了方向,社会主义就丢失自身的属性。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苏联的教训,以及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实践都证明,把握社会主义正确方向,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根本性问题,但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归根结底又在于无产阶级执政党。而无产阶级执政党靠什么来把握住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呢?当然不能够眼睛向外,自身建设是关键,是同国家发展道路和方向融为一体的自身建设。毫无疑问这只能是政治建设。因此,政治建设并没有忽略思想建设或者说思想建党,而是将其融入其中。其根本使命就在于保证当代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不在现代化的风浪中迷航,否则,就谈不上政治建设。

  其次,政治建设的时代聚焦是制度治党。政治建设置于首位的深刻内涵,决定了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之中,实质上就是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党的自身治理,使之与所承担的时代使命相契合。政治的方向、政治的决策,要依靠制度来保障,否则,政治就成为空洞的口号难以践行。

  无产阶级政党成长的进程,也是通过制度建设自身治理完善的进程。十九世纪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比较松散的组织。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特别突出的就是把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成为有严格组织纪律和制度规范的强大组织,由此才能够承担起伟大的历史使命。这也是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一个根本区别。列宁主义的新型政党翻开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新篇章。十月革命以及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与建设有严格组织纪律和制度规范的强大无产阶级政党密切相关。

  如果说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制度建设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的话,那么,在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制度治党的重要性越加体现出来。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证明,无产阶级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极为重要。只有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才能够坚持好正确的政治方向。而通过制度建设加强执政党的自身治理又是其先进性的决定因素。遗憾的是,苏共等无产阶级政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方面是现代化进程推动着国家体系的制度完善,治理的加强;另一方面,执政党自身的制度和治理恰恰没有跟上,更谈不上领先,甚至是落后了。越是长期执政、越是现代化红利的增加,这种反差的后果越是严重:先进性的弱化、腐败的加重、权力的异化等等。

  所以,执政党通过制度建设加强自身的治理,才有可能适应现代化背景下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引领,这也就是习近平所讲的: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不断推进中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如果没有制度建设的强化,很难想象党的自身治理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

  制度治党的主旨是从严治党。之所以要从严,首先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所决定的,“严”就是高要求。党法一定要严于国法,否则就失去其先进性。治党从严,也是由党的领导地位和方式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由无产阶级政党长期领导执政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长期执政是前所未有的考验,是政党政治的全新开拓,需要全新的、创造性的应对。这就是全面从严治党。

  制度是从严的依托,离开了制度治党,从严无从谈起,党的先进性建设也必然落空。因此,必须发挥制度治党其独特的强大功能,在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政治引领下,使执政党始终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

  以从严治党来打造党的先进性,使其“从严”有鲜明的政治指向,这就要求治党的制度和法纪具有高度的政治引领。这就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政治建设引领功能和制度建设贯穿功能的内在关联性。

  最后,政治建设在当前的一个重要使命,是维护和巩固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核心。无论是无产阶级政党还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实践都证明,强大的政党和坚强的领导核心,对于现代化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如果政令不出中南海,国家治理如同九龙治水,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况且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艰巨的历史使命和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使坚强的领导核心更为重要。

  维持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同承担的历史使命以及中国的国情联系起来,不能够孤立地认识这一问题。增强“四个意识”不能够仅从权力结构集中统一的角度解读,不能够脱离其社会发展的需求。更不能够把政治建设聚焦到权力集中上,将其解读为政治建设→维护领导核心→权力集中,那就完全是一种误读。

  必须强调,维护坚强领导核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包蕴在社会发展的逻辑之中,这一逻辑与民主政治是互为表里的,这是同传统社会的集权政治完全不同的逻辑,体现了现代社会的进步以及社会主义的先进性。

  习近平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民心最大,也就是人民的利益最高,这是政治建设的宗旨和依归。我们的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为什么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因为权为民所赋,党中央正确和科学地集中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愿。所以,千万不能够抽空民主政治对领导核心的支撑,否则,就不能够真正坚持和维护好党中央权威。

  党的政治建设与政治纪律之关联 

  丁俊萍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并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凸显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也是党的建设思路和布局的一个重大创新。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明确将纪律建设列入党的建设总布局强调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并将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从而不仅明确了党的纪律建设的重点,而且也揭示了党的政治建设与政治纪律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深刻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因而也规定包括政治纪律在内的党的纪律建设的方向和效果。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党的建设是指党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进行的领导国家、社会和提高自身生机与活力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主要由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构成。其中,党的政治建设是指党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而在政治方面所做的工作,其内容包括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正确制定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并以此来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党内关系,解决党内矛盾,确保全党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党的伟大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这就是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道理所在。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因而在党的各项建设中居于首位,发挥着统领作用。政治建设抓好了,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大局把握住了,党的建设就铸了魂、扎了根,对包括纪律建设在内的党的其他各项建设就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而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中的一个方面的纪律建设,由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受党的政治建设支配,服从党的政治建设的需要,为党的政治建设服务。

  第二,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党的政治建设目标的基本保证和必要举措。

  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党的生命线。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为其他各项建设提供规范和保障。党纪严明,就能有效防范和遏制不正之风的滋长;纪律松弛,则会纵容和助长不正之风的泛滥。在党的所有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它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也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和规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是一个重大政治原则。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一条根本的政治纪律。

  严肃政治纪律是纪律建设的根本内容,也是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些都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它们同时也是党的政治纪律的根本内容。这可以从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条文的规定中看出。

  《条例》总则部分的第一条明确《条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为了维护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教育党员遵纪守法,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条例》总则部分的第二条明确了党的纪律建设的指导思想,其中包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条例》总则部分的第三条明确规定党章党纪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明确规定“党组织和党员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这其中的“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无一例外的都是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也都无一例外的都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的根本任务。

  这表明,党的纪律特别是党的政治纪律的主要内容与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是实现党的政治建设目标的基本保证和必要举措。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作为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的基础性法规,《条例》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步调一致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目的就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做到“两个维护”,保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特别是党的政治纪律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求我们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特别是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而这也正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体现和贯彻了新时代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是一个体系,由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这六大类别的纪律构成。每一个类别的纪律都有其特定内涵。其中,政治纪律是关于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言论、政治行动的规范,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在党的纪律体系中居于头等重要位置。因此,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的纪律体系中,“政治纪律是打头、管总的。实际上你违反哪方面的纪律,最终都会侵蚀党的执政基础,说到底都是破坏党的政治纪律。因此,讲政治,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首要位置。要抓住这个纲,把严肃其他纪律带起来。”在新时代,我们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要针对现阶段党纪存在的主要问题,更加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纪律建设的首位。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各级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要十分明确地强调、十分坚定地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此同时,也要加强组织纪律性和其他方面的纪律。

  总之,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我们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肃政治纪律,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两个坚决维护”,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找准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严守政治规矩,提高政治能力,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肩负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伟大工程” 

  齐卫平

  把党的政治建设提到首要位置,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性,是党的十九大部署新时代党的建设发展战略的重要创新。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为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必须牢牢握住政治建设这个纲,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政党作为政治组织,突出政治建设理所当然。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其先进性的实现必须体现在政治建设上的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纲纪不彰,党将不党,国将不国”。弱化政治建设,对我们党来说危险极大、祸害无穷。政党不是进出随便、松散自由的俱乐部,不是想来就来的大车店,不是可以任意吆喝的大卖场,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格的组织约束、严肃的组织生活以及强大的组织能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特征。

  中国共产党97年的历史实践呈现着党的建设布局逐渐拓展和完善的发展线索。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着重从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开展党的建设,奠定了伟大工程建设“三位一体”的布局。改革开放后,随着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被提到重要地位,形成了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建设的布局发展。

  党的十九大总结十八大以来五年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经验,从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要求出发,对党的建设布局做出了调整。“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形成党的建设崭新部署。突出党的政治建设是这个新部署的亮点。

  首先,政治建设进入党的建设布局之中。从历史看,政治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始终,党创建后围绕严密组织纪律、建设民主集中制以及讨论政治路线而进行的斗争,都说明党的政治建设从来就没有停止过。1929年毛泽东在为古田会议起草的决议中提出“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更是直接揭示了党的政治建设任务。党执掌全面政权后开展自身建设,也始终体现了讲政治的传统。然而在党的十九大之前,政治建设还没有列入党的建设布局之中,在新时代党的建设部署中,政治建设成为布局中的“一体”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其次,政治建设不仅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而且被放在了首要位置。党的十九大之前,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要位置,是历届党中央突出强调的观点。形成这样的认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又符合中国特殊国情下党的建设实际,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党的建设新布局将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绝不是否定思想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而是从政治统领的意义上对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进行位置的重新排列。事实上,政治与思想从来就是连在一起的,讲政治就必须讲思想,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离不开重视思想建设。因此,党的十九大在将政治建设提到首要位置的同时,强调了“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这就表明,“根本性建设”与“基础性建设”相辅相成,调整党的建设布局中的首要位置,并不意味着对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有重此轻彼的选择。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根本,以党的思想建设为基础,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一对辩证关系。

  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要位置,是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经验的成果,体现了鲜明的实践针对性。五年极不平凡的进程中,从推进党的建设发展路线图看,聚焦的是党的作风不实不正不廉问题,重点转变党风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从推进党的建设发展风向标看,突出政治建设则成为落脚点。在重点转变党风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政治纪律松弛、政治规矩破坏、政治生活弱化、政治生态污染等严重问题,把加强政治建设的任务推上风口浪尖,而党的权威力量式微、党的领导和党组织被虚化、弱化和边缘化现象,以及管党治党长期存在宽松软问题的背后,都凸显了党的政治建设不到位的缺憾。这一切表明,党在政治上不过硬,其他方面必然硬不起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创新的经验,演绎了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位置的必然逻辑。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力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卓著成效,但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党的十九大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做出了战略性部署。认真写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续篇,需要全党深刻认识政治建设引领的重大战略意义,全面把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时代新任务,走好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每一步。

  第一,牢固“四个意识”,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全党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紧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最为重要的要求。实现党领导一切要求牢固这“四个意识”,坚强党的组织体系要求牢固这“四个意识”,淬炼党员和干部的党性要求牢固这“四个意识”。新时代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伟大工程”,绝不允许任何淡化、弱化乃至动摇“四个意识”的言行。

  第二,把握政治方向,确保党的建设的新时代实践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这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功能。方向犹如指南针、定星盘、靶位标,偏离正确的方向,党的政治建设就有失败的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而把握住这个第一位的问题,必须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坚守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坚决纠正偏离和违背党的政治方向的行为,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确保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第三,发挥引领作用,充分体现党的政治建设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效果。这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工作要求。党的政治建设引领党的建设,是党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前提。新时代党的建设布局中把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不是挂在嘴上的说辞,不是写在文中的口号,党的政治建设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性,对于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的决定性,必须落实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全党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到,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位置凸显了它是保证中的保证。

  第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党的政治建设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奋斗任务相统一。这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诉求。党的建设从来就不是为建设而建设,满足人民的期待,符合群众的要求,是搞好党的自身建设的立足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这一思想深刻揭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之间的紧密关系。建设“伟大工程”与推进“伟大事业”的一致性,要求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与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位置统一起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伟大胜利,事关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服务于当代中国发展这个大局。为中国人民谋利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贯穿全部实践的历史担当,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党的政治建设引领新时代“伟大工程”,就是要交上一份人民利益至上的出色答卷,通过强化政治引领,扮演好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的主心骨和领路人角色。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