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探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实现欠发达、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效廉 时间:2011-07-27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我们深刻认识到,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一条根本经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近年来,黑龙江作为全国典型的欠发达、资源型地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党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早已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内,反映在我们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思想里,升华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中。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毛泽东同志指出:“人类同时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奴隶,又是它们的主人”,“如果对自然界没有认识,或者认识不清楚,就会碰钉子,自然界就会处罚我们,会抵抗”。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设计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并强调了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借鉴和扬弃国际社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点,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更科学、更广泛的视角提出了中国进土步发展的新理念,勾画出我国的发展道路是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黑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八大经济区”,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生态大省、自然资源大省、老工业基地和内陆边疆大省,耕地面积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石油、天然气、煤炭等战略性资源在全国位居前列,一批重要装备工业产品在国家重大重点工程中得到应用,同俄罗斯边境线长达2981公里,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作为典型的欠发达、资源型地区,长期维持计划经济体制和能源原材料输出的发展模式,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黑龙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出并实施了“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东部煤电化基地、哈大齐工业走廊、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和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八大经济区”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资源型城市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外向型产业基地和国际经贸大通道建设,努力促进黑龙江农业和农村、林业和林区、矿区城市、老工业基地、边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千亿元,粮食总产量突破千亿斤大关,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进出口总值255亿美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发展速度最快、经济社会效益最好的时期。黑龙江努力走出了一条欠发达、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欠发达、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启示

1、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走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发展”,不是“不发展”。黑龙江作为欠发达、资源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切矛盾都根源于发展落后,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是第一要义的战略思想,快中求好,好中求快,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2、坚持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走协调发展之路。摒弃传统的、落后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探索一条全新的、先进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欠发达、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才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走上科学的轨道。

3、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走创新发展之路。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欠发达、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症结所在。黑龙江是典型的“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偏轻”的产业结构失衡省份,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0%以上。只有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化工、矿产等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才能实现优化结构与加速发展有机统一。

4、坚持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走共享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最终归宿,就是让老百姓过得很幸福、活得有尊严。人民群众的民生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形成更高更大的需求,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黑龙江作为欠发达、资源型地区,民生历史欠账较多,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5、坚持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走绿色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正确处理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黑龙江13个市地就有1座油城、2座林城、4座煤城。长期过度开发使资源危机、经济危困成为这些资源型城市早已面对、正在面对和即将面对的现实。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出一条发展与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6、坚持以服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谋划区域发展战略为前提,走统筹发展之路。我国土地辽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国家与地方之间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各自诉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统筹全局和局部利益,实现共同发展。黑龙江始终坚持在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边境安全的前提下,谋划自己的区域发展战略。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得到了国家扶持粮食主产区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支持东北地区深化对俄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经贸合作等一系列重大支持政策。正是国家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才保证了黑龙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推进黑龙江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国家更多支持。

7、坚持以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为条件,走合作发展之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进一步扩大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黑龙江作为欠发达、资源型地区,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经济外向度不高。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将自己融入世界,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特别是发挥黑龙江毗邻俄罗斯的区位优势,努力建设国家向北开发开放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力争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上起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前进。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