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视角
构建我们自己的民主话语体系

作者:周亚东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06月30日) 时间:2017-06-30

  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了民主概念的定义权、民主标准的制定权、民主理论的阐释权以及民主争议的评判权。西方理论家利用其话语霸权,不断对西方民主进行包装,为其披上“普世性”的外衣,将其描绘成全球性的政治标准,误导世界各国人民对民主的认识和实践。新形势下,我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需要解构西方民主话语霸权,深刻认识西方民主话语的荒谬之处,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话语体系,扭转在民主方面“挨骂”的被动局面。

  西方民主话语霸权的核心是对民主定义的垄断权。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民主先发优势,垄断了对民主概念的阐释权,并根据自身利益需要对民主的原初含义进行改造和转换,形成了当今世界流行的关于民主的定义。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起源于古希腊,其原初含义是公民直接参与城邦管理,即“人民统治”或“人民主权”。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理论家对民主含义一再进行篡改,对民主概念不断进行重新定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熊彼特对民主的定义:“民主是一种政治方法。即为达到政治决定而作出的制度安排,其方式就是通过竞取人民的选票来获得作政治决定的权力。”亨廷顿干脆直接声称:“选举是民主的本质。”对民主含义的这种改造彻底颠覆了民主的原义,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人民统治”被转换成“人民选择统治者”,“人民主权”被置换成“人民的选举权”,“人民参与政治决策”被转换成“选民参加竞选投票”,“人民”变成了“选民”,“民主”变成了“选主”。民主概念被偷梁换柱,民主的实质和精髓被阉割,民主原义被严重歪曲和异化,此民主已非彼民主。然而,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对民主话语权的掌控,不遗余力地包装美化西方民主,论证西方民主的优越性、合理性,并极力将其从地方性经验知识上升为全球性普世理论学说,给其戴上“普世性”光环。一些所谓“民主典范”国家为了谋取自身利益,更是大肆向其他国家推销自己的民主模式,在实践中导致一些国家治理失效、社会动荡。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西方不断制造各种质疑、曲解、诋毁中国的舆论,其中民主问题就常常被其作为舆论攻击的靶子。面对西方民主话语霸权,我们要敢于发声,理直气壮地揭露西方民主话语的荒谬之处,进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话语体系。要向人们讲清楚,西方民主只是在西方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构建起来的地方性经验知识,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更不是可以解决各国治国理政问题的普世良方。西方民主模式不具有“临摹”价值,只具有参考价值。只有从西方民主概念的陷阱中跳出来,摆脱西方民主话语体系的羁绊,我们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话语体系,要立足中国鲜活的民主政治实践,善于总结成功经验、展示发展成就、揭示创新之处,宣传中国民主政治对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积极贡献;系统梳理中国民主政治的历史渊源、演变过程和发展方向,阐明中国民主政治的性质、精神实质和制度表现形态,讲清楚中国民主政治的主张和价值取向,讲好中国民主实践的成功故事,积极回应西方的种种质疑;揭示中国民主政治的内在优越性,充分展示中国民主政治的价值追求和独特魅力,展现中国民主政治的长处、美处和精华之处。只有构建起我们自己的民主话语体系,才能更好塑造中国良好的民主形象,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为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