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视角
植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塑造对外政治话语体系

作者:范大祺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7年01月05日 时间:2017-01-05

  一、引言 

  价值,泛指客体对主体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价值观念,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身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应当承认,人类社会对价值都是持肯定态度的,所不同的看待价值的角度和想法,即所谓的价值观念。但即便如此,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仍然是共同点远多于相异点。比如,富强、民主、文明、自由等等,都是人类社会共通的价值观念。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多元性,有趋于利己主义的价值选择,也有趋于利他主义的价值目标;有倾向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也有倾向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它们各自存在着合理性甚至是互补性,都是人类社会特定文明和在这些特定文明下生活着的人们的精神内核。从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区别来看,西方社会在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更加崇尚竞争,主张实现自我价值,景仰成功者和胜利者,形成了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价值观;而东方社会历来崇尚“以和为贵”、“兼容并包”,主张合作共赢,形成了“和谐社会”、“世界大同”的价值观。

  二、为什么要植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来塑造对外政治话语体系 

  我们在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时,应该首先着眼于人类共同价值和人类社会共通的价值观念。比如,劳动、发展、进步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那么人类利益共同体的理念就有了建构的基础;民主、自由、互助是人类社会共通的价值导向,自然人类责任共同体的理念就有了存在的意义;富强、文明、和平是人类社会共通的价值目标,于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就有了可期的未来。由此可见,只要是基于人类共同价值或者人类社会共通的价值观念上的概念、范畴和表述,就可以做到“融通中外”。

  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在政治话语对外传播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中国道路是由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而这些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又是形成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民族根基。因此,中国道路是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高度吻合的。要对外宣传好中国道路,首先要提高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知晓率和认同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关于中国道路的概念、范畴和表述更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然而,价值观念的输出并非易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坚持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加强提炼阐释,拓展传播平台和载体,不断扩大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努力使承载着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中华文化走出去,透过文化的沁润更好地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

  同时,我们还不能够忘记,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设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是高度匹配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有多大的影响力,中国的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就有多少人理解和接受;而中国的对外政治话语体系作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又一载体,也会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对外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植根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来塑造对外政治话语体系,使我们的价值观念之“心”和政治话语之“口”统一起来,形成一股足以令人信赖的合力。

  三、为什么西方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正在此消彼长 

  长久以来,美西方依靠好莱坞“铁匣子”等文化输出,向全世界灌输了一种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他们的对外政策和政治话语也是建立在这种价值观基础之上的——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推翻独裁政权,播撒民主思想;打倒专制政府,传递自由之光等等。其俨然已化身为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秉承“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的思维,固化了一整套“政治正确”的对外话语。事实上,在这一高大光辉的形象背后,是海外驻扎军队的口实,是控制世界资源的战略,是砸碎贸易壁垒的野心。全球化的现实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世界上绝大部分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涌入了华尔街这样的金融中心。然而,近些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悄然抬头,民粹主义、孤立主义大行其道,“逆全球化”暗流涌动。特别是新一任美国总统任期内可预见的“去全球化”、掠夺式操控利率汇率、霸权式贸易保护等政策行为,可以说完全背离了美西方的自由主义价值观,使人们不得不对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方价值观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估。

  反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观念进入中国的,还有西方的价值观念。首先我们必须得承认,这些价值观念具备一定程度的合理性,更有民主、自由、人权这样本身就契合人类社会共通价值观念的口号加持。再加上西方讲故事的精致手法和软实力的感染渗透,造成了西方价值观完美无瑕的假象和贴近人性的错觉。而这些假象和错觉的根本原因在于把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与西方价值观对立起来,形成了一种非此即彼的二者择一,甚至是无视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等民族根基的直接嫁接,要求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开出迎合西方审美观的价值之花。正是在这种进退失据之间,我们开始将国际话语权的“西强我弱”归咎于裹挟在故事里的西方价值观之侵袭。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我们不断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国也是时候对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那样,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既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对形成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路径指导。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应该以我为主、兼容并包、释放魅力。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价值观建设,曾就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做出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中,既有“诚信、敬业、平等”这样针对特定时期内特定社会现象的价值倡导,也有“公正、友善、和谐”这样同样适用于中国处理国际事务时的价值遵循。而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日益活跃,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关注。譬如,在亚太经合组织和金砖国家的见证下,互利互惠的价值理念越来越为相关国家所理解;而在“一带一路”建设和G20杭州峰会等主场外交的推动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也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四、为什么要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充满信心 

  前文提到,人类社会对于共同价值的认知是趋于一致的,都是建立在人本价值基础之上的。只不过美西方为其披上了民主、自由、人权的华丽外衣,而中国将其解读为“以人为本”或者“以人民为中心”。但正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一样,价值观的构建也存在层次之分。人本主义价值观的第一层是利己主义价值观,就像人类首先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一样,利己主义价值观是对人性物欲的正视,是最具驱动力的力量,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源。人本主义价值观的第二层是利他主义价值观,这是人类获得精神满足的需要,也是西方价值观的核心要义。好莱坞大片中常见的帮助他人、拯救地球的超级英雄就是这种价值观的虚拟载体。他们通过完成一些在常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实现自身价值,在众人的欢呼与喝彩声中享受着精神上的满足。但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并不希望这种愉悦影响到个人生活,独立且无拘无束地做自己是他们的基本价值意愿。这也是为什么蜘蛛侠、钢铁侠、蝙蝠侠、超人、绿巨人、忍者神龟这些“铁匣子”中的超级英雄都爱蒙面或者变身的根本原因。因此,西方价值观中的利他主义并非纯粹的利他主义,而是介于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之间的一种我们姑且称之为精致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念。相比之下,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中的利他主义要纯粹得多,而这源于我们根深蒂固的共同体理念。也就是说,东方文化习惯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生存方式,即个人的成长进步首先得益于共同体的付出,待到个人能力成熟到足以帮助共同体内的他者时,这种回馈就应该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这就是东方文化中“做好事不留名”、“先富带动后富”的逻辑基础。而西方价值观则遵从“我为人人”(帮助和拯救)之后的“人人为我”(欢呼与喝彩),这是两者在利他主义价值观上的明显区别。当然,在利他主义价值观之上,还有更高层次的价值观,那就是集体主义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以达成集体利益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载体,把集体荣誉作为自我实现的目标。而集体内部的成员之间是一种“信任与合作”的关系,彼此抱有“预先取之、必先与之”、“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理念。而不是“零和博弈、有你无我”的竞争关系,或者“各自为政、自生自灭”的分散关系。

  反映在国际关系上的直观表象是:美西方在世纪之交前后向全世界输出的自由主义价值观,客观上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促进了国际分工,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一方面让华尔街赚的盆满钵满,另一方面也让美西方以世界秩序缔造者和维护者自居,变成了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长期的经济低迷使得美西方的利己主义重新抬头,其目光已从做蛋糕转向分蛋糕。更有甚者,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孤立主义、“逆全球化”的甚嚣尘上,某些国家竟然不惜亲手打碎自己缔造的自由主义价值观,从精致利己主义者彻底沦为纯粹利己主义者。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势所趋。反历史潮流的“逆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严重倒退,世界已高度分工却不相互合作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也与更高层次的价值观愈加疏离。

  与此同时,中国倡导的“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越来越符合生产力发展到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客观需求。放眼全球、万物互联,全世界就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集体的各个成员建立起利他主义乃至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树立起有舍有得、共建共享的价值理念。要知道,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年代,世界是散的,人们必须正视利己主义的合理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全球化草创时期,世界是平的,彼时自由主义思潮行销世界,要求大家必须从全球治理变革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而在全球化鼎盛时期,世界是通的,此时利他主义价值观最为符合时代潮流,全球化进程中飞速发展的国家理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大的责任义务,为世界的“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做出贡献,而中国由全球治理变革的参与者转变为推动者正是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当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成为全球主流共识时,世界是合的,此时集体主义价值观显然更具时代特征。全球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需要各个成员凝神聚力、共创未来,中国亦将在全球治理变革进程中完成从推动者到引领者的转换升级。而当世界真正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时,世界是同的,届时意识形态领域将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我们这个星球也终会变得和衷共济、世界大同。

   五、结语 

  由此可见,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是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最有时代意义的价值观,它不仅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是对人类共同价值的巨大贡献,更昭示着全世界进一步升华价值观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建设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更要着力于塑造植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对外政治话语体系。我们要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和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设充满信心。以往我们曾经凭借先进的政党解决了“挨打”问题,凭借先进的思想解决了“挨饿”问题,现在到了凭借先进的价值观解决“挨骂”问题的时候了。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在技术上通过策略研究加强可行性,在现实上通过把握时势加强合理性,在根源上通过正确认知加强必然性。虽非朝夕之功,但相信假以时日,植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对外政治话语体系一定能够打赢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天王山之役。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