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现象
扎根中国60年的美国“革命老太”

作者:张鹭 时间:2010-02-03
她曾经是美国参与首批原子弹研究和制造的少数女科学家之一,1948年来到中国,作为农业专家,她几乎一直都在与奶牛打交道。

这位见证过整个新中国政治寒暑的老人,认识从周恩来到温家宝在内的多位国家领导人。2004年,寒春从北京市公安局领到中国首张“绿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在北京市昌平农机实验站的平房里,87岁的寒春计算着她在中国的日子,“1948年来的,60年了。”

参与研制美国原子弹

寒春,英文名Joan Hinton ,1921年10月20日出生,美国芝加哥人,曾是一名核物理学家。1946年,给已经身在延安的男友阳早写信时,她还在大谈“黑洞”理论。阳早,美国纽约人,康奈尔大学农牧专业毕业。1946年他受斯诺《西行漫记》的影响,来到中国延安。

“好大一个太阳,特别刺眼,好家伙,那个威力……”寒春这样形容她看到的,自己参与研制的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场景。这时的寒春认为“只有从事这种纯科学研究的人才是最高尚的人”,而“对于社会上的生产实践,觉得没意思,太俗”。

但她惊讶地发现,不到1个月后,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被投向日本的广岛、长崎,造成10多万平民的死亡。儿子阳和平开玩笑地说母亲“是被原子弹炸醒的”。

深感自责的寒春事后曾与同事来到纽约,成功游说政府制定法律,将核能由军用改为民用,但她很快意识到军队才是具有可怕力量的社会“黑洞”:科研经费由军队提供,研究成果也被军队拿走。

一辈子没走出陕北

“是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不是原子弹。”寒春这样形容《西行漫记》对她的影响。1948年,她决定追随阳早到中国。

知识分子出身的寒春与“美国佃农”阳早,是在窑洞里举行的婚礼。晚年回忆这段婚姻,寒春认为两人是“因为革命而走到了一起。如果在美国,我们根本不可能结婚”。

这位享受副部级待遇的老革命对物质生活有一种近乎偏执的敏感,她把到城里住大房子视为“很艰苦的事”,多次拒绝农机实验站为她装修小平房的好意,直到去年她才勉强同意。那张用砖块垒成的写字台,被使用了25年后终于退役。2002年,凤凰卫视主持人陈鲁豫小心翼翼地问寒春为什么不换一张桌子,后者不屑地把头扭向一边,“那个桌子很好的。”

“你这一生最难忘的日子是什么时候?”

“在陕北的时候。”’

“为什么?”

“在陕北,每个人都是一样(平等)的。上级可以批评下级,下级也可以批评上级。”

儿子阳和平对寒春的这段对话深以为然。他认为,某种意义上,母亲毕生都没有走出陕北时代——虽然她和父亲在陕北的革命工作,仅仅是在农场饲养奶牛。

牛场成最后的精神王国

1966年4月,寒春和阳早奉调从西安草滩农场来到北京。现在,她清楚农机站牛场每头牛的家世谱系。通过一堆密密麻麻的数据,她掌控着奶牛的饮食和交配时段、次数,乃至受孕时间,为找到任何改善产奶质量的方法而乐此不疲。

当在电视里看到美国宣布,已经研制出世界最先进的养牛器械齿轮泵时,她在电视跟前站起来说:“你们那是老皇历了,我们早就应用于市场啦。”那种兴奋的神情,与1945年她与同事一道,抢在德国人之前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并无二致。

“这里的牛妈妈是革命的,牛爸爸是帝国主义的。”寒春这样给奶牛们划分“出身”。她的意思是,母牛的血缘谱系是延安时代延续下来的,让母牛受孕的公牛则是她和现已去世的丈夫阳早后来从美国引进的。

寒春说:“没有保障的人,是没有解放的人。”她说服领导给这里所有的工人都上了保险。她甚至给为自己家服务过的老保姆发放自制的退休证,每个月用自己的工资给她们发退休金。当开发商觊觎牛场的土地,她甚至趁春节团拜的机会,给中央领导递纸条来保全牛场。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